作文指导要生活化
如果我们要提高作文指导的效果,第一步就应该是跳出对“作文指导”的狭义理解。我们不能把“作文指导”仅仅理解为教师在学生即将作文时,给予他们在审题、命题、立意、布局、选材等方面的点拨,还应该将它理解为审题、命题、立意、布局、选材、表达等内容的适时的单项训练。我们在作文指导中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否则,我们的作文指导就只能是坐在船上演示游泳的技巧,就算你把这样的作文指导讲得十分精细,学生又怎能在这有限的时间把这样繁难的东西一下子吸收消化,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行为呢?这样的作文指导,其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我们要在作文指导的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就应该关注作文指导的内容。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文指导虽然没有完全脱离师生的生活,但常常表现出生活化的程度不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缺乏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由表及里的分析事物,运用联想比较事物,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其次是教师本身缺乏为作文指导而进行生活体验的积累,以及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指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意识。第三是作文指导忽视师生的阅读生活,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师生的阅读生活没有很好地为作文指导服务。第四是作文指导缺乏语言的指导,尤其缺乏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创造语言的意识。虽然造成作文指导效率不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但缺乏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样做到作文指导的生活化呢?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方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作文指导要加强与师生阅读生活的联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还要重视自己的阅读,道理很简单:学生的阅读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教师的阅读是作文指导的基础。所以,我们的作文指导一定要加强与师生的阅读生活的联系。
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而作文的过程则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与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当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去领会作文技巧,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去作文,以逐步达到提高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说过:“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多读多写,首先是个?读?,首先靠的是阅读课”。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作文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学生阅读得多了,吸收就自然多了,就为作文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输出条件。
教师同样要加强阅读。教师的阅读既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是为了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作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内容不求同一关系,但求交叉关系的最大化,这样才更有利于作文指导。所以,教师的阅读一定不要忘记对于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
阅读课的教学是师生共同阅读的主要阵地。师生不能为阅读而阅读,要自觉的将阅读活动与作文因素有机的联系起来。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标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和作文命题能力。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话题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命题能力让人担忧。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把文本题目赏析与作文命题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命题难的问题一定能逐渐得到解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让学生知道
一些基本的命题形式: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让学生了解用有关联的两个地点命题的形式;《珍珠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描述对象命题的形式;《最后一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主要事件命题的形式;《伟大的悲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事件性质命题的形式;《羚羊木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文章线索命题的形式;《阿长与〈山海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人物与物品的联系命题的形式;《生命 生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变色龙》、《雨说》等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用各种修辞命题的形式……随着学生对命题形式的了解和理解,审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总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文章标题的阅读来实现对学生命题的指导。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归纳,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许多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选用的事件不典型,鸡毛蒜皮,甚至不着边际,更不知道怎样从侧面去烘托,致使内容单调,情节简单,中心不突出,甚至不明确。如果我们在和学生一起阅读《孙权劝学》时,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为什么要写鲁肃“与蒙论议”,而且是鲁肃?学生也就应该对选材典型和侧面烘托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如此坚持地挖掘和合理利用阅读文本中能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学生自然会通悟其法,用于其中。如果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到,表现同一个中心,我们既可以选用正面的材料来表现,又可以选用反面的材料来表现。同时,从仲永自幼天资过人,因不学而“泯然众人矣”,吕蒙成年,仍才疏学浅,后来因为勤学,鲁肃对其才学的长进惊叹不已中,认识到典型材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能适时地以《他变了》为题指导学生围绕中心从正面和反面以及侧面进行选材的训练,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师生阅读,引导学生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初中生在作文之前能做到行文思路了然于心的实在是为数不多,很多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对于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表现什么中心,是一片茫然,好些学生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到哪里就到哪里。写开头难,写结尾也难。如果老师能积极地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利用作文指导的资源,倒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第一段与后面写春夏百草园、百草园里的传说、冬天百草园的总分关系以及写春夏百草园先总后分的层次结构,让学生明确先总后分这种结构形式。在《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文章先从大处起笔写春天的总特征,然后从春风、春草、春花、春雨、迎春等几个方面具体表现春天的美好,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作结,既总写春天的特点,又抒发了赞美之情。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老师以《秋》为题,引导学生借鉴《春》的思路编写一份写作提纲,一定不是一件难事。文章布局谋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的渗透一些作文要素,这对于读和写都是大有益处的。如果我们能如此坚持,我想作文指导就不再显得那么空洞,也不再显得那么困难了,学生学习作文同样就感到明了轻松了。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阅读活动中强化语言学习,要通过造句、仿写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式、修辞、标点等的运用能力。语言表达是许多学生学习作文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不规范、语言贫乏,语感不强,思维与语言的转换困难等等。如果我们把消除这一障碍的希望全寄托在学生的作文过程中和教师的作文修改上,其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寻找消除这个障碍的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就是读书,学习语言大师们的规范语言。我认为,有效地学
习课内外文章中的经典语言,就必须落实好这样几个环节的工作:读——析——记——写。读,是为了增强语感,提高鉴别自己语言的能力;析,是为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为后面的“记”和“写”打基础;记,是为了积累语言,为摹仿和创造打基础;写,主要是仿写,这里的仿写不局限在句式与修辞的运用,还包含意境的仿写。其次是给定几个词语写语段,改写、续写等等。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机的联系起来,我们的阅读教学的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
我和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站在“春花图”前,感受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热闹场面;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引导学生走近那些穿着花衣的小山,感受那秀气的神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将那些美妙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学生会将这样美丽有趣的信息刻在心底,并自觉的与眼见的现实进行比照,然后就酝酿出学生自己的画面性语言。这也可以算作以读促写吧。
果然在学生《美丽的山胡椒树》中我看到这样的描写:“那一片片明艳的山胡椒花,那一棵棵的常青的马尾松,那一丛丛暗黄的枯草,它们交错着布满了每一座山丘,看上去就像给这些秀气的小山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花衣。”“满树满枝的山胡椒花开得是那样的热烈,一朵一朵,挨挨挤挤,真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它们都争着去与初春的阳光亲吻。我微微的闭上眼睛,那山胡椒树上仿佛挂满了无数的碧绿的小山胡椒。”这些语言虽然出自学生之手,但又明显的透出老舍和朱自清的语言气息。
上面我所谈的是课内的师生共同阅读生活与作文指导的联系,课外的师生阅读生活仍然与作文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师生课外的阅读活动看似是分散的、自由的、甚至是漫不经心的,但是,教师如果积极主动的去“经营”师生的课外阅读,其阅读效率就会大有提高。
教师如何去经营师生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至少有两种做法实现经营的目的。一是师生之间的推荐阅读。教师把自己读到的美文推荐给学生,并设计一些与作文有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解答。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读到的美文佳句向教师推荐,要求写出简单的推荐理由。二是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做阅读笔记。我专门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读书笔记本,里面设有这样一些栏目:语言经典(摘抄阅读文本中的好句子)、佳句欣赏(写出自己对阅读文本中佳句的赏析文字)、句子仿写(在阅读文本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我的创造(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一个好句子)、学习感受(写出自己在这次阅读活动中的感受)。每一届学生经过三年的训练,在阅读和作文方面长进很大。
师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经营意识,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因为这里面有丰富的作文指导资源。如果我们怕因此耽误时间,怕少做了几套试卷,那么,就应该有更可怕的东西在等着你和你的学生。 二、作文指导要加强与师生学校生活的联系
作为语文老师,尤其要重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我们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学生读书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观察活动、文体活动、演讲活动、朗诵活动、书法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甚至是操作试验活动,以丰富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我们语文教师千万不要惊呼:“没有时间!”因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要教好语文,教师做不了全知,但要力求“多知”,要学好语文,学生同样要追求“多知”。有了“多知”,又怎样去发挥它的作用呢?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作文指导与师生学校生活的联系。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之前,明确提出准备作文的相关要求。比如,要求学生清楚自己科技创新作品的特点,制作过程,以及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等等,用以强化学生的体验。我曾经组织参与了学生关于旋转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对比试验,试验很有趣,我一边指导学生旋转,一边和学生一起观察,同时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学生兴致很高,写起作文也很轻松。他们在《有趣的试验》中写道:“我使尽所有的力量在地板上转动着那只生鸡蛋,这只鸡蛋横卧在地板上快速的旋转,可是,它旋转的速度迅速下降,好像地面有什么东西粘住它一样。我连续将这个生鸡蛋转动了好几次,每次旋转的时间都没有超过19秒钟。”“我用同样的力度转动熟鸡蛋,它旋转得很麻利,它在地板上横卧着旋转了十几秒钟后,便忽然立起身子旋转,而且它旋转的速度很快。它时而在地板上轻盈的移动着,就像演员在舞台上移动着轻盈的舞步一样;时而又静静地立在某一点上旋转,仿佛一动不动,就像蜂鸟悬停于空中一样,真是好玩儿极了。十几秒钟过去了,这只直立旋转的熟鸡蛋好像有些疲倦了,又迅速地横卧在地板上旋转起来,像一位花样滑冰运动员,忽而挺直修长的身子在冰场上快速旋转,忽而又蹲下身子快速旋转。我们不停的惊呼:有趣,有趣,太有趣了!眼看着这只鸡蛋就要停下了,这时,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奇景:慢慢转动的鸡蛋突然像变得软软的,不停的变换着形状,就像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的水珠,又像气球里罐满水之后在地上滚动一样,还像圆月映在水中,随水波一漾一漾的情景,真是妙不可言啊!”
我们生活的环境每一天都在变化,如果教师注意发现生活中一些新奇的现象,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作文,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今冬的一个早上,雨过初晴。我上完早自习从教室里走出来,发现西边的山上出现一幅美妙的景象,我立即把学生从教室里叫出来和我一起观察。我特别叮嘱学生要注意山雾的变化,注意联想,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唧唧喳喳的议论,我及时给他们纠正表达,提示他们联想。后来他们在对这一景象的片断描写中写道:“清晨,雨后西边的青山阳光普照,山腰云雾飘荡,就像给山腰缠上了一条洁白的毛巾。不一会,这条白毛巾从山腰慢慢地飘到了山顶,这时,山顶就像戴上了一顶尖顶的白色圣诞帽。又过了一会,这顶帽子变得丝丝缕缕,这丝丝缕缕的雾仿佛是山顶飘扬起来的白色长发??这变幻的景象真是太奇妙了。”
案例二:恩施晴朗的冬晨,必是浓雾弥漫,直至日中,方见天日。我特意要求学生早点到校,观察弥漫校园的浓雾。我提醒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注意发挥听觉、视觉、触觉的作用。在连续几个早上的观察之后,同学们在《校园晨雾》的习作中写道:“像米汤一样稠的浓雾紧紧的包裹着整个校园,只有几盏路灯在雾中放出昏黄的光,同学们站在操场上,虽在咫尺,能闻其声,却难见面目??”“教室里的灯终于亮了,借着灯光,只见紧贴地面的雾,就像骤雨在地面激起的细细水雾,再向上看去,一片迷蒙,仿佛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洞??”“站在操场上,透过浓雾,教学楼灯火通明,它就像一艘巨大的海船航行在迷蒙的大海上,载着我们驶向遥远的地方??”
案例三:今秋的一个早上,我到七(5)班准备上一堂阅读课。刚进教室,就发现教室里有一只蝴蝶在不停的飞舞,有几个同学也发现了,他们害怕我批评,只是没有像我一样如此大胆的看着。我决定改换我的教学内容,我宣布:这节课我们一起看蝴蝶。同学们高兴得一边拍手掌,一边兴奋地盯着那只蝴蝶:一只黑色的蝴蝶正贴着天花板飞,飞着飞着,便渐渐地降低了高度,它在墙壁上停歇下
来了。不一会又飞起来了,有时撞到玻璃窗上,有时撞到墙壁上,有一次撞到了墙壁,便顺着墙壁坠落下来,一直落到地面,有一个学生想去拾起它,但被我阻止了。许多同学都围了上来,关切地注视着蝴蝶。不一会,蝴蝶又振动翅膀飞了起来,虽然它明显的力量不足,但是它仍然奋力地飞行,??我一边和同学们认真的观察着,一边不断地提醒同学们:这只蝴蝶想干什么呢?它为什么不停的飞,哪怕是精疲力竭?我们从这只蝴蝶身上能联想到什么呢?我们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同学们兴致勃勃的交流着。一堂课转眼间就过去了,我在这节课的结语中对同学们说:“我们应该感谢这只美丽的蝴蝶,是它给我们上了愉快的一堂课,我提议:我们怀着对蝴蝶的敬佩之情,或者是同情之心,以蝴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好吗?”全体同学欣然应许。第二天,我满怀希望地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有的学生在《可敬的蝴蝶》中写道:蝴蝶累了,它停在墙壁上休息一会,我想,它一定是在做再次飞起的准备。它终于再次振起了翅膀,可是,它不幸地撞到了墙壁,就像飞机撞到山崖一样,迅速的坠落下去,一直落到墙角边,可正在我担心的时候,它却出乎意料地又飞起来了。它是为了什么呢?它一定是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吧,它是在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多么可敬的蝴蝶啊!有的学生在《蝴蝶,你慢慢飞吧》中写道:我轻轻的打开窗户,让这只可怜的小蝴蝶从窗口飞去,我看着它远去的身影,我默默的为它祝福:蝴蝶,你慢慢的飞吧,飞向你的家园,飞向你的幸福。有的学生在《感谢你,可爱的蝴蝶》中写道:我从心里感谢你,是你给我树立了奋斗的榜样,是你给我赐予了奋斗的力量。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发现,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真正做一个作文指导的有心人,就需要自觉的去观察身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种现象,然后,欣喜地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联想,指导学生表达。师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得其乐,各得其所。我认为这样才能突出作文指导的生活化,这种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作文指导。
三、作文指导要加强与学生校外生活的联系
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生生活的舞台。可是,我们在作文指导中,却常常忽视学生在这些舞台上所表演的节目,以至于给我们的作文指导造成一定的损失。因为我曾指导学生写《我第一次做 》时,我告诉学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可是交上来的作文仍然有许多是条理不清楚,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这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在于我们教师没有强化作文指导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我们也许会这样想,我要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并且告诉他们怎样怎样写,这样的作文指导怎能说没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呢?作为初中生,对于这样的作文,恐怕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具体指导他们怎样去观察体验生活吧。这里,我列举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一次语文寒假作业中,我要求学生体验放鞭炮,然后再写一篇《放鞭炮》的作文。为此,我拟写了比较细致的体验提示:一定要亲手放鞭炮,要注意自己放鞭炮前、点鞭炮时、听到鞭炮爆炸时的心情、动作,再把这些情况说给家长听听,然后再动手写作文。有个学生在《放鞭炮》中写道:“我从爸爸手里拿过几颗鞭炮,既激动又害怕。我把鞭炮轻轻地立在水泥地上,然后远远地蹲着,尽量伸长我的手臂,用手里燃着的香去点鞭炮,不知为什么香头总是不停地颤动,刚一碰到鞭炮我就以为点着了,便马上将手缩回来,提心吊胆地站起来就跑,我捂住耳朵不敢回头,好一会,我才回过头。我提心吊胆地走过去,那鞭炮根本就没被我点着。于是,我又小心翼翼地靠近它,蹲下身子,握住香,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