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 湘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实用文档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增强人们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 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教学难点]
1.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 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教材图片以及近年发生在我国的地质灾害案例、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实用文档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地关系史,人地关系相继走过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阶段,目前正携手走进人地协调共生的新时代。然而,地质灾害暴发的频度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越来越重。印尼海啸的惊涛骇浪还未平息,四川汶川又一次震声隆隆。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xx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巨大灾难。
【播放图片】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