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变革——评蒋晓丽的《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
学》
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变革 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变革
评蒋晓丽的《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近现代文学研究整 体思路的转变,大众传媒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逐 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然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学术界寄予厚望的理论场域中,虽 然不乏精细的微观研究,却一直未能出现具有开拓性意义 的研究成果.一般而言,制约研究取得突破的阻力往往来 自于某种既定的理论模式而理论模式的权威性则体现在 具体的研究范型之中.对研究进程做一简略回顾我们会发 现,十余年来围绕着这一论题先后出现了以下两种研究范 型:一是将大众传媒(特指近现代报刊)视做一种借以重返 历史现场的史料,通过对\原汁原味\的报刊之文与历经 \增删校订\的文集之文进行对比分析,来梳理文学及文学 研究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流变脉络,以期为\重写文学 史\提供更为坚实的依据;二是从技术的角度对传媒加以观 照,在对文学文本的编辑,出版,流通等环节做一深人考察 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大众传媒这一深具现代意味的文学组 织形式在文学生产传播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其目的就在 于凭借这种技术化的视野,使被既往的思想,政治等主导性 阐释模式所遮蔽的文学史实得以呈现.
可以看出,这两种研究范型均鲜明地反映出90年代近
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取向:规避文学研究中的宏大叙事,倡 导\回到文学自身\然而问题在于,由于研究者们过于强 调文学的自律性,在处理文学与大众传媒的关系问题时势 必就会形成一种单一化的视野.换言之,他们是立足于文 学的立场看待传媒,未能将其置于本体的地位予以考察,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近现代大众传媒所蕴含的文学史价 值.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瓶颈\现象,使研究趋向深 入呢?陈平原先生曾敏锐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即取决于\研 究者的阅读姿态与理论预设该做何调整\
在这种情势下,蒋晓丽教授的专着《中国近代大众传媒 与中国近代文学》(巴蜀书社2005年6月版)无疑会带来重 要的启示意义.这部着作将文学与传媒的关系问题追溯到 了近代,由其发生而反观二者之间的复杂关联,着力于探究 近现代文学断裂与延续,雅俗转换的传媒动因,所用史料丰 富翔实,理论建构深邃周密,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洞察力的新 知新见.尤为重要的是,作者所运用的\传媒文化视野\这 一
崭新的研究范式突破了既有理论预设的羁绊,真正将传 媒与文学这两个范畴置于平等的地位加以探察,思考,切人 王平
了论题的核心内涵,从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示了新的发 展方向.
蒋晓丽教授兼具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素养,这种 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使其对\大众传媒\的理解更为全面,深 刻,这首先即体现于她对\传媒\与\传媒文化\这两个概念 所做出的辨析,区分.在她看来,传媒的位置是二元的,既 是近现代社会变革的结果,又是时代发展的驱动力.最初, 作为现代化产物的大众传媒仅是一种技术工具,但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技术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工具'的作用,
成为了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技术本身已兼 具'目的'和'手段'的双重甚至多重意义,已不再是'中 性',而代表着一种权力和意义,对社会,对文化的渗透无所 不在.\在此基础上,大众传媒进而生成一种独立的文化 形态.较之作为技术工具的大众传媒而言,传媒文化对近 现代文学所起的作用则更为突出,它实际上已成为近现代 文学变革的一种重要推动力.因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应 运而生的近现代中国文学不可避免地存有传媒的深刻印 记,其自身的某些特质须追溯到与传媒的复杂关联中才能 够得到合理的阐释.在这一意义上,传媒就不应再被视为 一
种文学的外部影响因素,二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三大关系, 即:因果关系,依存关系和互动关系.若要深入理解文学与 传媒之间的这三种关系,无疑须追溯到其发生的源头,这也 正是作者将论述时限定位于近代的原因所在. 《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从传媒的视角 切入了近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现代,传统之争,在 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进程中,近现代传媒与近现代文学相 继生成,其间的种种纠葛大都缘自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离 合纷争.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20世纪初中国文化与文学 的转型存在\断裂\说和\延续\说这样两种观点,学术界议 论纷纷,莫衷一是.蒋晓丽教授认为,无论是\断裂\说还是 \延续\说都仅仅道出了史实的一个侧面,其实中国文学传 统发展到近代既有断裂又有延续:断裂的是高雅的文人正 统文学和文言表述方式,与此同时,古代的俗文学,俗文化 却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完成了现代转换的任务.而在这断 裂与延续之间,传媒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她提示我 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 雅俗之间的对峙与互动,那么为何从未实现过雅俗之间的
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变革——评蒋晓丽的《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