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例心包积液患者临床病因分析
卢志红
【摘 要】【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临床类型,探究其变化规律,提高病因诊断。方法对我院2001年01月至2008年12月因心包积液住院的102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包积液常见病因依次为肿瘤(25.5%),结核(22.6%),心力衰竭(19.4%),非特异性(13.8%),尿毒症(9.9%)和结缔组织疾病(6.3%),其他原因引起者占(2.5%)。结论引起心包积液的首要病因为肿瘤,其次为结核;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更趋广泛。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在排除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常见病因的前提下,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期刊名称】内科
【年(卷),期】2011(006)005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心包积液;病因分析
正常心包腔内含液体量不多,当心包腔内液体超过50 mL时称为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或为某种全身疾病在心脏的表现。引起心包积液病因复杂多样,并且其临床特异性表现较少,给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故其病因诊断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心包积液病因众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其病因分布也会有所不同[1]。为了解本地区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本文回顾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2例心包积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病因构成,结合相关文献对心包积液病因的差异原因作探讨,为今后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心脏彩超检查或其他影像学资料确诊,其中87例行心包抽液作常规、相关生化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其中男性68例,女性34例,年龄19~81岁,平均57.2岁(多次住院者不再次重复计算)。
1.2 临床表现与体征,见表1。
1.3 X线胸片或CT 102例患者均行X线胸片检查,心影扩大呈烧瓶形,95例心脏普通增大,合并胸腔积液69例,其中肺结核表现16例,肺野发现占位性病变12例。98例患者行CT检查,93例(94.90%)发现存在心包积液,18例(18.37%)发现肿瘤。
1.4 心电图 102例患者均做常规检查,其中 77例(75.49%)有异常改变,主要为QRS波低电压59例,ST-T改变23例,窦性心动过速36例,窦性心动过缓11例,异常Q波6例,QRS波电交替19例。
1.5 超声心动图 102例患者做此检查均发现收缩、舒张期后心包间隙呈现无回声液性暗区,心包腔内最大舒张期液性暗区<1 cm为少量心包积液34例,1~2 cm为中等量积液56例,>2 cm为大量积液12例。
1.6 心包穿刺抽液 102例患者中87例行此检查,初次抽液积液呈血性39例,草绿色45例,脓性3例。所有抽出心包积液均做常规、生化和细胞学检查。但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对病因诊断意义不大。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本组102例心包积液按临床表现、检验、影像、病理检查和随访
诊断,结果见表2。心包积液最常见的前6位病因依次为肿瘤、结核、心力衰竭、非特异性、尿毒症和结缔组织病。另治疗转归见表3。 2.2 心包积液的治疗转归 见表3。
3 讨论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心脏彩超诊断技术的提高,心包积液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心包积液的病因复杂多样,故其病因诊断有时困难极大。且由于受到时期的不同、地区的差异、年龄之差别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医院临床检查方法的限制,不同医院的心包积液的病因也有所差异。近年来根据文献报道肿瘤占到心包积液病因的首位。本组102例心包积液中肿瘤性心包积液排在第一位,随后排位分别为结核性、心力衰竭性、非特异性和尿毒症性。 本组肿瘤性心包积液发病率最高,占25.5%,这与当前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与环境污染、致癌物质增多、工作压力增大有关;结核病性心包积液的发病率则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和刘成加等[2]和斯一夫等[3]的报道相似。肿瘤性心包积液液体量多,常为反复性、顽固性、渗出性。本组大量心包积液占11.76%,大多呈血性,且常伴胸腔积液,但也有少数为黄色,穿刺抽液找到肿瘤细胞可确诊。肿瘤性心包积液中又以肺癌的心包转移为多见。本组肿瘤患者中有12例肺癌。因此,对同时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尤其是大量血性心包积液者要警惕肺癌心包转移的可能。肿瘤性心包积液常常表现为反复性、顽固性与渗出性。甚至心包积液伴压塞是某些肿瘤的首发和唯一的表现。转移性或原发性心包肿瘤已成为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2~4]。
结核性心包积液发病有所下降与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及全民预防免疫知识普及有关。但在临床上对其诊断仍有一定难度。Cherian等[5]对心包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