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粒子携带的]中,在摩擦力等外力作用下电子会发生转移,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相互吸引。 3.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种类的不同,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准备:
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课件;动画:电荷。
1 / 5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第一部分: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 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 1.引入:出示充满气的气球 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迅速进入主教学设计思路 2.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认真倾听并积极调题。 漂亮的气球小朋友,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动生活中的经验。 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头发,太难看了。老师 想请一位同学来帮助它长出漂亮的头发。 3.演示:用气球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 后吸引小纸条 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深入了解学生的4.谈话:哈!真不错啊,小气球变得真漂交流自己的想法。 原有认识,并抓住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试着让他们做出解释,使学生感受到静电现5.谈话: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 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书本、衣服、 头发、桌椅等]通过摩擦等方式体验静电学生进行尝试 现象。 6.交流:学生演示交流自己找到的静电现 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你用了学生进行交流 哪些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怎么知道它
2 / 5
带上了静电?为什么会带上静电?] 象并不稀奇,它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初始认识。 培养学生质疑、倾7.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 带上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也是静电 现象,但它们不一定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介 绍其他几种静电现象]这些也都是静电现 象。 第二部分: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 相互作用。 一、认识电荷 1.谈话: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 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电子所学生随着教师的质听的能力。 带电荷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疑进行深入的思考。 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此部分是采用资料和图片呈现的方法,向学生对静2.讲解: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 负电荷。由于中性物体所带正负电荷数量 相等,电量的代数和为零,所以一般情况下 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当物体受到外力学生认真倾听,解释电现象做出了科作用[比如摩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的心中的疑惑,初步形学的解释。完成了电子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物体中的粒成对电荷的认识。并学生从初始认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能进一步的了解到向科学认识的发显示出了电性。 正电荷与负电荷,以展,当然这个发展3.[出示图片: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讲解:及梳子与头发摩擦对学生来说还不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后他们各自的带电是很深入的,但对头发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情况。 子有了多余的电子,就显负电;头发因缺少 电子而显正电。 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只能认识到这个程度了 4.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进 一步的认识一下电荷。 二、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认真操作实验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