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哲学小论文
篇一:哲学小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摘要:在马克思之前,很多中外学者都早已使用过实践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作过论述。如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从其本体论上的二元论和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出发对“实践”进行探讨。而马克思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也对实践进行了探讨,并产生了一套科学的实践观。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概述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揭示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时间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毛泽东选集》中也说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阐明了
1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时间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征性的世界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一)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由构成实践活动的诸多要素性质决定的,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此外,时间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 (二)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这个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 (三)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任何人的活动都不能离开与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
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限制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 三、实践在当代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助于我们党制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其次,实践的观点使我们具备批判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说都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概念的,只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认识,才能自觉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具备批判的精神,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恩格斯进一步解释:在本质上现存的一切都应该是灭亡的,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现存的一切都具有批判精神.科学的实践观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具体的历史的活动中,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抓住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就必须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的对待一切事物.
,在批判的同时还要作创新,发挥人们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的实践观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 社会历史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和破坏,而是为了创造和发展,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在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建造一个
3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新世界.特别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人在实践中具有创新的精神. 四、以大学生实践为例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以说,学生在学习这一阶段中,大部分只是都是来自课本,也就是间接经验。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所以说大学生想要获得一番成功,必须要重视实践。
而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做的事情,但可以说这种实
践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只是用所学过的只是联系现实社会实际,在社会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已学知识的层面。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认识,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改进。而大学生,可以说是长期被动接受知识,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正恰好能帮助她们在知识上的局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书本上的知识是由
4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前人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获取得到的,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故其正确性应有待确定。只有自己通过不断实践,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主席曾如是说:“判断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根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难以想象的各种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态泰然处之,不会忙乱而无所适从。人是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的存在物。在实践中总有人们尚未认识和加以利用的东西,将牵引着人们走向实践的深处。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为指导,引领青年学生融合到社会实践中,影响环境改变自我,使思想、心理、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社会需要达到和谐与统一,凸显人性,张扬个性,并使实践的未来意识尽显其中,在社会适应的路上越走越远! (指导教师:贾丹) 篇二: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