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多媒体)提问: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打鸣?这个环境安静吗?为什么?要为画配乐,应选择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6、随合适的音乐,学生有感情的描述画中情景。 名画欣赏《吹笛少年》 1、(投影出示第二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 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 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
5、 (多媒体)提问:看图中人物,表情是安详的,还是痛苦的?如果配乐,应选择平稳的音乐,还是激动的音乐?
6、伴随合适的音乐,学生有感情的描述画中情景。 (三)名画欣赏〈盲女〉 1、(投影出示第二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 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 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
5、师生讨论编出妹妹对盲姐姐说的话,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6、(投影放大图片)产生意境,小组分别表演情景剧“盲女”。教师随机评价,引导学生感受人文艺术,关爱、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9月24日-9月26日
教学内容:练习节奏、做游戏、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观赏、理解、体会图画所表现的声音。
2、启发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凝固的图画流动起来,有声有色。 课型:游戏表演课
教具准备:空镜框、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一)节奏练习
4、 迪斯科热身舞。(活动,增添氛围) 5、(多媒体)节奏练习——小动物找家 6、集体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二)小游戏
3、 老师在空镜框表演口形,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猜。 4、 老师导演两人哑剧小品片断,其他同学讲内容或情节。 (三)演一演
5、 投影《拔河》、〈踢球〉两幅图画。小组自由选择,讨论、演习。 6、 用道具制造场景,小组进行表演。
7、 教师随机评价,随时提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8、 再想象、创造,表演。
9、 拓展:回家与家长共同表演。 第 二 课 时
施教时间:9月26日-9月30日 教学内容: 1、名画欣赏, 2、想象与配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观赏、理解、体会图画所表现的声音。
2、启发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凝固的图画流动起来,有声有色。 课型:观赏想象课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一)名画欣赏《风雨鸡鸣》 1、(投影出示第一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 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 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 5、(多媒体)提问: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打鸣?这个环境安静吗?为什么?要为画配乐,应选择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6、随合适的音乐,学生有感情的描述画中情景。 (二)名画欣赏《吹笛少年》 1、(投影出示第二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 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 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
5、 (多媒体)提问:看图中人物,表情是安详的,还是痛苦的?如果配乐,应选择平稳的音乐,还是激动的音乐?
6、伴随合适的音乐,学生有感情的描述画中情景。 (三)名画欣赏《盲女》 1、(投影出示第二幅名画)提问:想象一下,画中有哪些声音?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随机评价。 3、学生描述图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 4、老师介绍这幅图画。
5、师生讨论编出妹妹对盲姐姐说的话,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6、(投影放大图片)产生意境,小组分别表演情景剧“盲女”。教师随机评价,引导学生感受人文艺术,关爱、友情。
(四)课后动动手:用简单线条、颜色创作一幅“有声音”的图画。
札记:欣赏美术作品时,我鼓励学生用音乐课上学的表演把自己从画中“听”到的声音先来喊出来,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了作品中蕴含的声音要素,再用绘画来表现声音时就不再感到困难了。
课题三 音乐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通过配乐故事《金色小提琴》及相关器乐演奏片断的欣赏和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们对
美妙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初步感知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表演、歌唱的艺术手段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在多种综合艺术活动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4、感受音乐对情感的陶冶。 教学准备:
1、录音带(苗岭的早晨)、录象带(动物形象片段)、挂图、动物头饰 2、节拍器、录音机、若干打击乐器、多媒体 教学活动建议: 看一看: 看挂图,《金色小提琴》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故事:
教师介绍故事梗概,用神秘的话语给学生讲故事。(配乐〈苗岭的早晨〉) 听这段音乐像那种动物?(音乐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随即评价(教师出示简笔画)(狮子、老虎、大象等) 演一演:
分组进行故事创编的配合协作。经过讨论后,将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支配,并且分角色进行表演,以便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再创作的激情。
启发:想象这些音乐给我们画出了什么景象? 学生带头饰模仿动物,进行表演。(放音乐〈金色小提琴〉,在音乐声中学生进行表演。)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配乐故事《金色小提琴》及相关器乐演奏片断的欣赏和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们对美妙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初步感知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课型:综合欣赏
教具准备:录音带(苗岭的早晨)、录象带(动物形象片段)、挂图、动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导课: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生活中的声音、图画中的声音,今天我们来听听乐器的声音。 看挂图,《金色小提琴》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师介绍故事梗概,用神秘的话语给学生讲故事。(配乐〈苗岭的早晨〉) 听这段音乐像那种动物?(音乐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随即评价(教师出示简笔画)(狮子、老虎、大象等) 分组进行故事创编的配合协作。经过讨论后,将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支配,并且分角色进行表演,以便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再创作的激情。
启发:想象这些音乐给我们画出了什么景象?
学生带头饰模仿动物,进行表演。(放音乐〈金色小提琴〉,在音乐声中学生进行表演。)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
小组评价,鼓励、表扬表演出色的同学。 课堂拓展:
学生在经过培训后,表演一定有了进步。启发学生在有了基础后,利用节假日时间,与父母亲共同表演,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0月7日-10月10日 教学内容:儿歌、打击乐、学习歌曲 教学目标:
1、结合表演、歌唱的艺术手段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在多种综合艺术活动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2、感受音乐对情感的陶冶。 课型:学唱创新课
教具准备:节拍器、录音机、若干打击乐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情境小品“上台了”教师请几名同学表演。 同学讨论回答,那不对?为什么?
导入:怎样才能唱出好听的歌?教师演示,提示,学生齐答。 复习:
让同学按规范要求复习歌曲〈上学歌〉 节奏创编 1、(多媒体)讲解节拍器。
2、教师用节拍器表演三拍子节奏。
3、学生找规律,用动作表现三拍子节奏。
4、打击乐器表现三拍子节奏,师生讨论,创编节奏小游戏。 歌曲学习
同学用打击乐器为老师弹奏的旋律伴奏 做动作随录音旋律,哼鸣熟悉旋律 穿插歌唱规范要求,熟悉旋律
学生轻声随音乐演唱,教师随即评价 一边演唱一边表演。
可以给学生提示一些舞蹈动作,让他们经过加工以及自由练习,形成一组表演唱,也以次提高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才艺展示
小组讨论以什么形式展示歌曲?(打击乐器伴奏、歌舞表演、三拍子动作创新等)小组展示,教师表扬,发奖品。
教学拓展:课后录下你演唱的歌曲,存入艺术档案家夹 札记:
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到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声效效果,有了这盘录音带,学生对各种声音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反复的听了之后,再用线画画自己的感觉,多数孩子都能准确的表现出来声音的走向了。
第四单元 好玩的泥土
执备人:徐晓炜 单元概述:
“泥土”躺在我们脚下,显得极为平凡,但她又非常伟大。“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开放着所有的嫩芽和绿叶,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在她平坦的摇床上,蹦跳着青蛙和老鼠,游行着蚂蚁和蚯蚓”——(高尔基)。孩子们喜爱泥土,泥里、沙里有他们玩不够的游戏,泥土就象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在与泥土的接触中,熟悉了泥性,玩出了“新花样”,表现了自己的才艺和智慧,泥土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本单元包括“玩泥”、“小土粒”两个课题。通过引导学生识土制泥、泥塑创造和“小土粒”的绘画、表演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意识,尝试用泥艺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探索精神,同时懂得珍惜泥土,关注环境保护。 课时建议:2课时 课题一 识土制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泥土的颜色、形状、性质,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方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尝试运用泥艺表现丰富多采的生活。 教学准备:
用来盛泥土的器皿,各种不同之地、不同颜色的土;水;各种用来造型的泥 教学活动建议: 认识泥土 1、
寻找多样的泥土。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周围寻找各种各样的泥土。如:沙土、营养土、黏土等各种土质的土。也可事先请学生从家里自找不同质地和颜色的泥土带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学生与自然的亲和氛围。
2、 展示寻找来的各种泥土。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泥土。
(1) 你的泥土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2) 用鼻子闻一闻,土有什么气味?如:清香、土腥等气味。为什么土有不同的气味?(嗅觉感受是通向情感体验的桥梁。)
(3) 看一看,泥土是什么颜色?如:黑、棕、或土黄、红等。(善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的要素之一。)
(4) 用手指捻一捻,有什么感觉。如:软、硬、松散、黏湿等(良好的触觉感受,可培养艺术感受的敏锐。)
(5) 泥土有什么用?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感受中交谈。如:种花、种粮食、做瓷器、做各种手工艺品等。了解泥土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3、
尝试用土制泥。用什么样的泥土可以制成能够造型的泥?由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老师请一组同学现场实验探索。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土质。活动中引导学生培养遇事认真思考和实践探究的良好意识。
4、 教师介绍几种能够用来造型的“泥”和简单的制作方法及其造型作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泥艺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泥制作的愿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