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管 理 论 文
工商1102
朱梦云
2202110114 青藏铁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
项目的高效完成主要靠对项目各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包括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项目管理导论》,作为本科的结业论文,本文以青藏高原工程项目为实例研究项目质量管理内容中项目控制这一部分,了解青藏铁路作为一个成功项目,在项目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同时,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
关键字:项目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管理 青藏铁路
一、 项目背景介绍
(一)
概述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截止到2006年3月25日,青藏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用于环保工程投资达到12亿元,这在全世界单项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量中是相当罕见的。 (二)
青藏铁路的三期工程
1.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
2.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北起青海省格
尔木市,一直向南到达拉萨。它穿越550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地段,全线平均海拔在4500以上,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3. 青藏铁路支线工程(第三期工程):青藏铁路建成以后还将以拉萨火车站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三条客货两运的支线。这三条铁路分别是:拉萨至林芝(即拉林铁路)、拉萨至日喀则(即拉日铁路)、日喀则至亚东(即日亚铁路)三条青藏铁路支线,全部建成通车后,青藏铁路将和这三条支线形成一个大大的y字形,总长度将达到2000多公里。
二、 质量控制过程分析
理论:控制过程的步骤:
1. 选择控制对象。项目进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质量控制的对象和重点也不相同,这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识别和选择。质量控制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因素、某个环节、某项工作或工序、某项阶段成果等一切与项目质量有关的要素。
2. 为控制对象确定标准和目标。 3. 制定实施计划,确认保证措施。 4. 按计划执行。 5. 发现分析偏差。 6. 根据偏差采取对策。 分析:
1. 准备工作阶段
控制的对象:原材料和施工机械 方法: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由于铺架施工所需原材料涉及厂家较多,使用的新材料较多,特别是构配件供应厂家多,质量离散性大,应在质量控制体系中明确规定所有原材料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所用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明、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新材料的技术鉴定文件、施工单位的自检实验报告,并经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准用于指定部位。
2) 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质量:铺架施工的机车车辆、架桥机和铺轨机的正常使用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告、经监理工程师见证取
样的试验均合格后方准用于指定部位。 2. 实施阶段 控制的对象:全过程 方法:
1) 做好线路的“正交”工作。对复测资料认真审核,特别是对台后填土密实度、桥梁墩台的中线、支撑垫石锚栓孔的几何尺寸要认真逐一检查审核。
2) 严把开工关。对开工中的“正交”情况、人员资质情况、施工方案、安全质量保证措施、两机的检修整备状态及性能要严格控制,把问题解决在开工之前。 3) 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检查应按程序签认。原材料、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新材料的技术鉴定文件、施工单位的自检实验报告。 4) 做好钉联的各项检查工作:对钉联的硫磺锚固、抗拔试验、扭矩试验严格按标准进行检查,轨排的几何尺寸按标准进行检查和签认,按标准检查构配件的联结后签认,严格检查配轨的计算和轨节表后签认。
5) 重点控制弹条扣件的扭矩:主要是螺母安装(扣件有两个防松螺母)进行钉联施工时,监控除按正常监理程序检查外,对原材料和防松螺母安装要重点检查和监控。
6) 对道碴质量要严格把关且重点控制碴源,道碴质量不合格,严禁进入现场。 7) 检查碴带的情况:面碴碴带的数量应不少于面碴的20% ,几何尺寸应符合有关规定。
8) 轨、架梁前检查铺轨机、架桥机整备状态。
9) 轨道铺设中控制轨缝及轨节中线误差。① 铺轨前准确根据相关技术计算确定预留轨缝值。②铺轨后线路应初步维修,达到目视曲线圆顺、直线顺直、轨缝均匀。③轨排钉联作业时,钢轨配对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和操作。错量应根据轨节表计算的缩短量和左右向曲线要求进行设置,曲线尾剩余的接头相错量,应在曲线内调整消除。
10) 桥梁架设时的质量控制:① 检查桥台台后加强和备碴情况,密切注意观察在架桥机通过时的轨道沉降;② 在立零号柱时一定要严格检查零号柱底木板支垫是否密实牢固,使零号柱均匀受力,防止架桥机倾覆;③ 桥梁就位过程中,要确保梁片均匀受力,检查桥梁支座中线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④ 桥梁就位后应
及时进行桥梁横向横隔板焊接,并按焊接工艺和有关标准进行该项工作的隐蔽工程检查。
11) 在桥梁架设完毕后,及时督促进行封锚工序的施工。
12) 道岔铺设作业:铺设前重点检查道岔位置桩的复测资料及道碴的平整密实情况,铺设后对道岔位置、各部位几何尺寸、构配件的联结及密贴的情况进行严格对标检查。
13) 铺轨后,及时补碴,确保行车安全,消灭大的三角坑、反超高、空吊板。 14) 上碴整道阶段,严格按轨道工程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
15) 大型养路机整道作业时,重点检查上碴数量能否满足机养条件,确保机养后线路质量和线路状态,机养后按轨道工程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并进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三、 质量因素的控制
理论: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人、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这五方面的控制,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
1. 对人的控制:人,是指直接参与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2. 对材料的控制:材料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对材料的控制主要通过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地使用,进行收。发。储、运的技术管理,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的环节来控制。
3. 设备的控制:设备包括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对设备的控制,应根据项目的不同使用特点,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
4. 方法的控制:这里所指的方法,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工艺、组织设计、技术措施等。对方法的控制,只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动态管理等环节加以实现。 5. 环境控制:影响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项目地理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等;项目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具体条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分析:
1. 对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