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3课导学案终定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荥阳四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 编号:05—06

第23课、《马说》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语文 编写人:胡爱萍 审核组长:胡爱萍 审核领导: 温馨寄语:金子总会发光,当然更要去争取机会表现自己,才能找到赏识你的伯乐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

2.掌握“其”“以”等词的用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

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韩愈在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摘自《辞海》“韩愈”条)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

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

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

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简介文体

《马说》是.“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

文”大体相似。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

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写作背景

作者幼年早孤,由嫂抚养。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后不得不依附节度使。仕途坎

坷,当时社会黑暗,很多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他痛感明主难遇,写下此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

一、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和节奏。(重点朗读第3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祇( )辱 骈( )死于槽( )枥( )之间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

②下列两句的标点略有不同,试加以分析,看看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③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是( )

A、策之/不以其道。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C、其真/不知马也 D、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2、阅读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其真不知马也 (6)策之不以其道

(7)执策而临之 (8)安求其能千里也 (9)不以千里称也

3、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二、合作学习

1、尝试疏通课文,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检测: 1、本文作者是 ,字 ,河南河阳人(现在孟州)人。 代 、 、 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的著作收在《 》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其真无马邪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翻译句子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呢?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了解主旨和结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学习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7)你认为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四、拓展延伸

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五、课堂检测 1. 韩愈用“千里马”比喻_ ___,用“食马者”比喻___ _,表达作者_ ___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文。 六、课后反思

23课导学案终定稿

荥阳四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编号:05—06第23课、《马说》导学案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胡爱萍审核组长:胡爱萍审核领导:温馨寄语:金子总会发光,当然更要去争取机会表现自己,才能找到赏识你的伯乐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o0qf8twb75136q5t3t485bn78ar7y00ck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