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第0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1.作者简介
李白,字 ,号 ,唐代 诗人,后人称之为 。著有《李太白全集》。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
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
七言古诗简称“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 ”;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 ②天姥 ③谢公屐 ...④渌水 ⑤殷岩泉 ⑥訇然 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天姥连天向天横 (4)势拔五岳掩赤城 (5)我欲因之梦吴越 (6)渌水荡漾清猿啼 (7)迷花倚石忽已瞑 (8)栗深林兮惊层巅 (9)水澹澹兮生烟 (10)失向来之烟霞 (11)且放白鹿青崖间 (12)恍惊起而长嗟
1.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3.七古 歌行体 歌行体 4.yínɡ;mǔ;jī;lù;yǐn;hōn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2020
1.全诗的“诗眼”是哪两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醒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同学们怎么看呢?
其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我们便能明确其入梦的真正缘由和提及谢公的用意,把握仙境出现前后色彩的对比意图,便迎刃而解了。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
3.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将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境界。
1.下列各项中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瀛洲(yíng) B.荡漾(yàng) C.澹澹(dàn)
天姥(mǔ) 猿啼(yuán) 霹雳(pī) 魂悸(jì)
剡溪(shàn)
渌水(lù) 已暝(míng)
倚石(qǐ)
石扉(fēi) 青冥(míng)
訇然(hōng) 长嗟(jiē)
D.恍起(hu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栖息 B.木屐 C.鸾凤 D.虹霓
寂廖 山崖 干坼 山巅
瀛洲 恍惚 戎马 荡漾
熊咆龙吟 催眉折腰 皓腕凝雪 当炉卖酒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2020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青冥浩荡不见底 D.失向来之烟霞
5.下列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低)眉折腰事权贵 B.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
C.天姥连天向天横(耸立) D.须(等到)行即骑访名山 6.下列各句中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越人语天姥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势拔五岳掩赤城
7.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8.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B.且放白鹿青崖间 C.我欲因之梦吴越 D.脚著谢公屐
9.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10.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1.下列诗句的意境气势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020
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C.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人事部门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的考核内容,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B.最近,全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毒黄瓜、皮革奶等事件层出不穷,其影响和后果耸人听闻,很多国人感慨:“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呢?”
C.易中天凭借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红遍大江南北,他巧舌如簧,将纷繁复杂的三国故事解说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D.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艺之于民俗是传承更是发展,从理论上讲要想在文艺话语中找不到民俗真的很难,同样,文艺对民俗的传承也愈加显得更加重要。
B.《中国通史》共拍摄了100集,再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图景和变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丰富灿烂的包括敦煌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
C.天越来越阴沉,大暴雨马上就要降临了,路人都行色匆匆,可修车人倒显得非常镇静。
D.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制的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住宅形式内,世世代代的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 14.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15.根据原诗内容默写。
(1)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___。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3)_____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_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 (4)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6.阅读下面的示例,选择屈原、李白两人,仿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
2020
示例: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不顾生死的英勇与豪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诗歌是如何引出对天姥山的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诗人是如何描写梦境中的天姥山的?请从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
3.诗歌描写诗人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