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98—202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评价指标
表A.1给出了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的一级、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及指标说明。
表A.1 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评价指标及指标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产业融合 指标说明 具有一、二、三产业架构,主导产业清晰 主导产业能够延伸产业链,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产业布局 区位特性 具有发展主导产业的区位优势 布局合理性 政策导向 具有发展主导产业的政策支持 科学布局功能分区 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区域,使功能布局合理、安全、宜居、美观、和谐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种类结构比例与规模平衡 农业产业结构规模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的创新性,具有的独特性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灌溉条件(按照标准GB/T 物质装备 产业协调 内部协调 50363执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按照标准NY/T1408执行) 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按照标准HJ 555可持续发展水平 执行);生产废弃物、秸秆综合利用(按照标准GB 18596执行) 优化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电商、完善的配套设施 居住、文旅等多种功能布局,提升和完善配套设施 4
DB13/T 5198—2024
表A.1 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评价指标及指标说明(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生产机械化、品种优良化、加工标准化、管理科技水平对产业的渗透融合 科学化、营销体系化,新型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 产业协调 外部协调 文化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度,社会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事体验基地等建设 各种认证(三品一标等)、品牌、商标等实施(按照标准DB13/T 2860执行) 文化、教育对产业的渗透融合 品牌对产业的渗透融合 运行状况 整体经营收益 经济效益 产业水平 产业的产出情况 市场辐射力 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辐射性 解决就业人口 产业效益 社会效益 带动产业发展 周边农民就业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 对区域性产业发展的带动性 带动农民增收 周边农民增收的幅度 环境保护功能 生态效益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功能 区域内大气、水、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水平 区域内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水平 景观乡土性 植物适应性 适宜性 生态适应性 乡土植物在群落物种总数中所占据的比例 引进外来植物的占比,以及对当地环境的适生性 自身在本地区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格与特色 配置适宜性 地域特色 5
DB13/T 5198—2024
表A.1 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评价指标及指标说明(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创新特色 适宜性 配置适宜性 景观结构合理 景观植物与常规品类布局的差异性 植物景观配置水平,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配置和谐度 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 植物数量和物种的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 拥有生活型植物的种类,按照乔木、灌木、藤植物多样性 生活型多样性 本、草本这 4 种生活型进行归类,计算植物生活型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 植物间的协调性 生态性 群落稳定性 与生境的和谐性 景观搭配注重植物之间的协调,营造共生和谐的小环境 景观搭配注重与周边的和谐、与打造的小区域和谐 可持续性 景观恢复使其自然的再生能力 生态环保性 环境质量 综合体内环境质量指数 产品质量 综合体内景观植物产出品生态环保 视觉冲击力 景观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有吸引力 与整个环境的景观协调统一,具有适宜的尺度观赏性 整体感官 总体风格协调度 关系,景观环境舒适度及宜人性相融合,达到自然的过渡 季相变化 四季可观赏的植物景观水平 6
DB13/T 5198—2024
表A.1 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评价指标及指标说明(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空间开敞度适宜有多个方向引人进入,进入植物空间难易程度 植物景观与绿地开敞或私密空间性质的契合度 植物景观观赏价值高或游憩空间大小,促使人驻足因素多少 空间可达性 观赏性 服务功能 视线控制性 可停留性
7
DB13/T 5198—2024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评分表
表B.1给出了田园综合体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分值。
表B.1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布局与植物景观配置评分表
一级指标 (权重值)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最高分值) (权重值) 评价得分 主导产业 (0.5) 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50) 产业融合(50) 区位特性(30) (0.15) 布局合理性 政策导向(30) (0.5) 科学布局功能分区(40) 农业产业结构规模(20) 运行机制(20) 内部协调 物质装备(20) (0.5) 产业协调 (0.15) 可持续发展水平(20) 完善的配套设施(20) 科技水平对产业的渗透融合(40) 外部协调 文化、教育对产业的渗透融合(30) (0.5) 品牌对产业的渗透融合(3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