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7讲作业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选择题

(2019·南昌模拟)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下图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图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①降水量增多 ③PM2.5下降 A.①② C.③④

②气温年较差变大 ④湖泊水质变差 B.②③ D.②④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保护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②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 ③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湖泊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居民点用地大量增加,耕地和经营用地略有增加,造成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该地降水变率增大,气温年较差变大;湖泊水域面积减小,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湖泊水质会变差,故答案选D。第2题,为了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应保护该地原有的湖泊湿地,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故答案选B。

答案:1.D 2.B

下表示意我国干旱地区(祁连山)不同森林覆盖率与河流枯水期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

河流 流域面积 /km2 天涝池河 寺大隆河 黑河上 2 557 游下段 3.该表直接反映出干旱地区森林可以( ) A.减少枯水期径流量 B.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C.减少洪水期径流量 D.增加洪水期径流量

4.针对黑河上游下段枯水期径流量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兴修水利工程蓄水 B.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C.落实植树造林规划 D.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解析:第3题,对比天涝池河、寺大隆河和黑河上游下段的森林覆盖率、冬季径流量和春季径流量可以看出,森林覆盖率越低,冬、春季两个枯水期河流的径流量越小,说明干旱地区森林能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第4题,由材料可知,黑河地处我国气候比较干旱的祁连山地区,其上游下段枯水期存在径流量较小的问题,为增加黑河上游下段枯水期径流量,应认真落实植树造林规划,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答案:3.B 4.C

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率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150.9 5.9 23.54 12.20 12.8 109.7 森林面积 /km2 8.435 35.1 森林覆盖 率/% 65.9 32.0 冬季径流 量/mm 78.13 36.46 春季径流 量/mm 62.50 61.97

5.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A.总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总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总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总径流量 6.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B.增加总径流量 D.减少土壤侵蚀

解析:第5题,总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森林覆盖率相同时,①径流深最大,为总径流量;森林覆盖率越高,对降水滞蓄作用越强,下渗量越大,地下径流越多,②径流深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而增大,应为地下径流;③径流深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而减小,为地表径流,故B项正确。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森林覆盖率上升,地表径流量会减少,故A项错误;总径流量会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而减小,故B项错误;地下径流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而增加,故C项错误;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故D项正确。

答案:5.B 6.D

(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8.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解析:第7题,从图中①~⑤的位置并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可知不同生态保护区的名称。第8题,④功能保护区的生态问题是石漠化,它的形成与多冻雨灾害天气无关。

答案:7.A 8.D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9~11题。

9.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C.拦截水分

B.吸取地下水 D.减少下渗

10.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 C.环境污染小

B.成土时间短 D.资金投入少

11.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层厚 C.降水多

B.温差大 D.风力大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草方格可以阻挡近地面的风,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拦截水分,C对。由于草方格用的是枯草秸秆,不能黏合沙粒,也不能吸取地下水,A、B错;设置草方格沙障会使流沙表层松动,可能会增加下渗,D错。第10题,黏合剂能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逐步使沙漠土壤化,比自然土壤的形成时间短,B对。沙漠土壤化技术,需要制造黏合剂,技术难度比设置草方格沙障大,资金投入也大,A、D错;黏合剂为化工产品,会带来环境污染,C错。第11题,沙漠分布在干旱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西瓜品质好,C错、B对;沙漠土层薄,且有机质含量少,A错;风力大会增大水分蒸发量,不利于西瓜生长,D错。

答案:9.C 10.B 11.B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灌木,耐旱,抗风沙。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沙棘早期采摘加工工艺是将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图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图1)和该地坡面沙

2020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7讲作业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2019·南昌模拟)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下图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图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nrkz9su231xep036fj71ujtp7zqyg019k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