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作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神奇而又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假如你来到这个地方,你一定会非常的惊讶。
西双版纳是动物的王国,你会看到白水牛在一起打架,一群群白蚂蚁在往洞里运粮食。你还会看到一群群大象在悠闲地吃树叶,身旁的几只小象挨着妈妈做游戏。还有一群群美丽的孔雀,将它们最美丽的样子展现在人们面前,孔雀的颜色有多种,就象天上的彩虹。 西双版纳也是植物的王国,那里有恐怖的绞杀者,它们常从树干上长出枝条,像胳膊一样缠住其他树木向上爬,最后导致对方因缺少阳光和空气而死。
啊,西双版纳,我美丽的家乡,我可爱的家乡,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等将来长大了将你建设得更美丽,更可爱!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为对象,选择几处景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体会语言美(小标题,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 ⒈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况:
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
(过渡)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西双版纳》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4.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5.研读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同学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 幻灯片展示:
①口语化;②注意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点评。
6.引导学生小结课文,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 ① 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明确,齐读小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提示内容,醒目得体。
② 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明确: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风俗民情。 7.体会语言:
过渡: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
①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共同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特点:如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展示事物特征。 幻灯片展示: 高高望天树: 直插蓝天 高约60多米
②学生自主学习,任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再次体会小标题的作用),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的形象生动。
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幻灯片展示要点: 竹楼映蓝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悠悠野象谷: (野象谷:恐怖 对
大象表演:有趣(拟人)比 ) 妩媚傣寨水:
(“打谷子”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喜爱对 “水中嬉戏”风情画:五彩斑斓,生活情趣——赞赏比 ) 笑对生与死: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 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示: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