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常识及避震逃生》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前兆,掌握地震来临时如何逃生和自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式,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情感目标]提高地震的安全保护意识,感受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受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让学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的避难逃生方式,掌握地震中自救互助的本领。 教学难点:
知道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及互救。 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体验感悟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法:学生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体验感悟法、模拟演练法。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
- 1 -
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现地震发生前,美丽的风景、和谐的生活。 问: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风景,大家想不想看啊?
[出示几幅图片校园图,图1、2、3、]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我们幸福地生活着,快乐地学习,然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当我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随着一声轰隆,(出示图4)楼房倒塌,地面下陷,山石崩塌。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数万人掩埋在废墟中。(结束放映)地震爆发后,我们悲痛万分,同时我们也对地震产生恐惧。了解地震知识,如何面对地震,出示课题。(出示图5)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汶川地震中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把收集到的一些图片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2、展现地震发生后破碎的家园、凄惨的环境。 播放照片(图6-14):从房屋的倒塌,到人员的伤亡,以及人们悲痛的表现。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时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感想。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地震资料进行补充。(出示地震形成的图片15、16)然后引入课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为了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我们有必要去全面、深入地了解关于地震的信息。
- 2 -
分析:通过灾前、灾后的强烈对比;展现地震带来的危害,这样更加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觉得让这么美丽的地方变成废墟;让那么多的人无家可归是多么痛惜的事情。有了这种感受,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唤醒学生避免地震灾害的想法。在展示中,我采用图片加教师讲解的方法。这样教师在交流中能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感受;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地做出指导。还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动手操作,了解成因
(地震的形成原因比较抽象,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方面的知识相对陌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地震的成因。)
首先,我将播放一段地震成因讲解视频,请学生仔细观看。[视频播放]
观看视频后请学生简要概括诱发地震的原因。教师梳理小结。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毛巾,平铺在桌面,对折,模拟地球的岩层,双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慢慢挤压,观察并说说会发生什么现象?(意图:这个实验活动是要让学生体验地球岩层在内部力的挤压下会发生皱褶现象,也就是变形。)
2、让学生拿出一根一次性筷子,模拟地球的岩层在挤压下变形断裂的过程,用双手握住筷子的两端,用力将它弯断,观察并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意图:这个活动是要让学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