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教学案(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1)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上图所示。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 (4)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tan H。

(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所示)。

- 11 -

(2024·江苏苏州高三摸底)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 ) A.3月21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依据上述日期判断,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北京市(40°N,116°E) C.汕头市(23°N,116°E)

B.海口市(20°N,110°E) D.昆明市(25°N,103°E)

解析:(1)B (2)C 第(1)题,根据右图可知,该地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出现了杆影长度为零的情况,即发生了太阳直射现象;由我国位于北半球可知,选项中的四个日期只有6月22日前后最有可能。故选B项。第(2)题,当该地出现影长为零现象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故该地经度为116°E;结合上题,可知该地6月22日前后发生太阳直射现象,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最可能位于广东省汕头市,C项正确。

【教师备用】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1)~(2)题:

第一次 60° 第二次 50° 第三次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1)D (2)C 第(1)题,由资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 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D正确。第(2)题,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说明第2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C正确。

考点四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017·全国Ⅲ卷,10~11)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 12 -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回答(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C.丁丙甲乙

B.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C.9月2日

B.6月28日 D.11月2日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则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第(2)题,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四个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在北半球,故选D。 答案:(1)B (2)D

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规律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 北极点附近发生的现象 北半球夏季 (7月) 较慢 北半球 昼长大于夜长 极昼 北半球冬季 (1月) 较快 南半球 夜长大于昼长 极夜

续表

地球公转规律 太阳升落方位(极昼、极夜区除外) 日出的地方时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

北半球夏季 (7月) 东北升、西北落 早于6时 较大(最大) 较短(最短) 北半球冬季 (1月) 东南升、西南落 晚于6时 较小(最小) 较长(最长) - 13 -

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自然地理现象 对流层厚度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地中海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季风气候区的风向 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海陆等温线 典型的 气象灾害 山体雪线 的高度 海域海水 的温度 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夏季(夏半年) 较厚 偏北 炎热干燥 湿季 夏季风(偏南风) 低气压 (亚洲低压) 大陆上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出 台风 冬季(冬半年) 较薄 偏南 温和多雨 干季 冬季风(偏北风) 高气压 (亚洲高压) 大陆上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 寒潮 较高 较低 较高 自西向东呈 顺时针方向 较低 自东向西呈 逆时针方向

自然地理现象 地中海气候区 的河流流量 温带、寒带地区 的河流结冰情况 长江口处的海水盐度 天山牧民放牧 夏季(夏半年) 较小 冬季(冬半年) 较大 不结冰 较低 山地牧场 结冰 较高 山麓牧场

1.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 14 -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对应(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解析:(1)D (2)C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自上而下最上面的城市夏季最长,春秋季相连,为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的广州;第二个城市春秋季较短,冬季较长,故其为纬度比哈尔滨稍低的北京;第三个城市冬季漫长,夏季短促,为纬度最高的哈尔滨;第四个城市夏季较长,冬季较短,因此其纬度也较低,是武汉。第(2)题,高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小,因此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季节更替不明显;低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大,因此夏季漫长而冬季较短或无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只有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也大,故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主要作用是( ) A.确定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B.判断太阳直射点运动 C.方便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D.判断月亮的阴晴圆缺

(2)在气象气候学中,把候均温(连续5天平均温)小于10℃定为冬季,大于22℃定为夏季,春秋为过渡季节。当立春时,下列城市最可能处于春季的是( ) A.长春市 B.厦门市 C.拉萨市 D.三沙市

(3)下列组合中,长春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 A.惊蛰和清明 B.小暑和小寒

- 15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教学案(人教版)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1)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地球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ni1c75z7m4g4gh0kzl91od1e2lmz900xu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