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转保育关键控制点
概述: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养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保育期是猪一生中**脆弱的时期,此时母源抗体消失,自身免疫系统还尚未健全,肠道发育也同样未完善,再加上生长速度快、应激因素多等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产房转保育阶段虽然过程短暂,但涉及众多因素改变,因此容易诱发众多问题,是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转保育过程要做好以下关键点的控制。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养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保育期是猪一生中**脆弱的时期,此时母源抗体消失,自身免疫系统还尚未健全,肠道发育也同样未完善,再加上生长速度快、应激因素多等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产房转保育阶段虽然过程短暂,但涉及众多因素改变,因此容易诱发众多问题,是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转保育过程要做好以下关键点的控制。
1.优化仔猪质量
断奶转群时往往存在病残猪,一定要秉持“有舍方有得“的观点。这些猪往往是带病体,不仅自身生长发育受阻,并且持续向外排毒,易引发其它猪只发病。因此转群时,一方面要控制入舍猪的质量,剔除病残猪。同时还要合理分群,即保持同栏仔猪一致性,因为大小强弱不同的仔猪争食能力也不一样,会导致后期生长不均,而实际研究也同样证实断奶体重大的仔猪其后期生长速度也较快,其出栏时间也会相对提前。
另一方面在转群时,有些仔猪并不表现发病,而是一段时间持续遭受应激后才表现症状(如不食、逐渐消瘦、呼吸困难等)。因此在转保后
一段时间同样需要及时从猪群中挑出病弱猪,根据情况及时给予治疗、隔离或者淘汰。
2.“环境”清除
以“两清除、一提高”的策略为指导,一方面指在仔猪转入保育前,对猪舍病原进行彻底清除或降低病原浓度,因此保育舍要尽量实现全进全出,做好空栏消毒;另一方面在做好仔猪体内病原清除的同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在转群时注射速倍治1.5mL,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喘咳新1.5kg/t+健力源1.0kg/t”连用7~10天,降低亚临床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率,提高猪群非特异性抵抗力,在全进全出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优进全出”。
3.降低“落差”
即降低温度落差和营养落差。温度控制是保证猪群健康的关键,而温差往往是各种疾病的诱因,转保育后温差包括转群前后的温差、昼夜温差、猪栏舍内温差等。由于产房温度相对较高,且在转群前仔猪有良好的保温措施,在转入保育舍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对温度需求会相对提高,因此在转群前适当升高保育舍温度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正常情况下仔猪所需温度为28~30℃,倘若受猪场条件限制不能达到适宜温度,也需采取措施使保育舍温度高于转群前产房温度1~2℃。而转群后则需要控制好栏舍内昼夜温差与不同区域间温差。
营养落差是指营养上的差别,保育猪在转群后会面临母乳和饲料上的落差,这种落差包括饲料形态上的改变与营养价值上的变化,会使仔猪肠道面临极大应激,诱发肠道疾病。可以在转群前即做好饲料过渡,如许多猪场采用母乳---仔猪开口料---保育前期料的过渡,同时在开口料与保育过渡时设定适当梯度,逐渐过度,当转群后仔猪已适应采食保育料,可大大减轻营养落差的影响。
4.分散应激
因为从断奶到转入保育舍引起的应激往往是多重的,如断奶、抓猪、换料、换环境、温差、打疫苗等,在应激状态下,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往往对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伤害,形成免疫抑制,而对于自身免疫器官并不完善的仔猪来说,往往是难以承受的。倘若适当地将这些应激分开或弱化,如减少换料、温差应激、转保育适应一段时间后在注射疫苗,将会极大降低应激对猪群造成的危害,减少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