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及远,由私到公,逐级放大、扩展的过程,前一项是后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前提,你“修身”不好,私德有问题,就不是个好家长,家都管不好,怎么有资格参与政治,管理国家?中国长久以来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制和法治,对君王、臣子、官吏——用现在的话说是公权力——只能用道德约束的办法,“修齐治平”理论,就是一种道德规范。
这种本来是针对公权力的道德要求,很容易被移植、灵活运用,被用到公权力以外的人和事上面。最近发生的赵忠祥批郑渊洁“不孝”的微博事件,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
14日,郑渊洁发微博说:“昨晚带81岁老妈看冰灯。给老妈拍完照片我检验是否虚了时,老妈要下一个台阶,她对身边一位12岁左右女孩说,闺女,能搭把手我扶着你下这个台阶吗?女孩儿伸出胳膊支持我妈下那个台阶。我和老妈说完谢谢,身后传来女孩儿妈妈教育女儿:‘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
郑渊洁内心的感慨显而易见: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背后,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状:人与人缺乏信任。郑渊洁不会不知道,他在微博里所说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老人倒地该不该扶”一直以来都是公众的“敏感话题”,但是,他自己遇到了、亲历了,还是很有感慨的。更何况自己的母亲背上了讹人的嫌疑,换了谁都会郁闷的。
15日,赵忠祥接连发表两条微博批评郑渊洁:“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的博文也好意思发表!”;“郑渊洁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忠祥更是将此事严重升级——“你涉及一个孝的问题啊”。
孝道有问题,就是“修身”不好,你怎么还有资格讨论社会问题呢?赵忠祥站在道德高地上,背靠强大的传统文化,手握“修齐治平”的理论利器,郑渊洁难以招架,直喊冤枉:家中四人陪母亲看冰灯,他给母亲拍照时,其他几个家人怕被摄入镜头,离得较远;拍完照片,郑母要下台阶,就向离得最近的一个小女孩“申请了帮助”——一个人到了要为自己辩解的地步,已经处于下风了,胜负不言自明。 郑渊洁没有及时搀扶母亲,至多是一个疏忽——不能想像,一个不孝之子,会带母亲去看冰灯,给母亲拍照——这个疏忽,既不是道德缺陷,更不是公共事件;而他所感慨的人与人缺乏信任,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赵忠祥则用一个“孝”字,把非道德的疏忽上升为道德缺陷,然后以道德缺陷为理由否定、取消郑渊洁批评社会的资格,把人们的视线从社会问题拉回到私德领域里。
人谁无疏忽,谁无缺点、瑕疵?如果只有完人才能讨论社会问题,结果只能是取消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资格。这是不是赵忠祥愿意看到的结果呢?
例文二 赵忠祥“怒斥”郑渊洁有积极意义
练红宁 来源:荆楚网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新年第一掐竟是赵忠祥和郑渊洁。事因是前天郑渊洁发了一条微博,讲述自己带母亲观冰灯拍照片时,母亲请一女孩搀扶下台阶,却被女孩家长告诫小心被讹。昨天,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怒斥”郑渊洁没有尽到人子之责。郑渊洁表示很冤枉,自己和赵忠祥私下并不认识,也没有过节。
读了这样的消息,我觉得赵忠祥“怒斥”得没有错,对郑渊洁来说,传递正能量更有必要。理由有二: 一是郑渊洁不该拿这件事到微博上来炒作。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遇到这件事,还是制造议题,但是把这件事拿到网上来张扬,本身就是对正能量的抑制和对社会的恶搞。多年前发生的彭宇案,让救人也要找证明人,好人不能做、好事不敢做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好人好事又多起来了,人们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传播着爱心,每年都有无数的感动人物让人们为之动情流泪,成为社会的楷模。然而作为作家名家和儿童教育家的郑渊洁,不是现场对这位孩子的母亲进行说明和教育,而是拿到网上来张扬说事,只能对更多的家长产生恐惧心理,使得更多的孩子不敢做好人好事,显然传递和扩大的是负能量,而不是正能量。正如现在一些媒体千方百计追求所谓的“纸包子”新闻,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搞起以偏概全、片面真实的碰瓷式假新闻,把社会说得一团黑、把国人描得都缺德,造成中国没一个好人的假象!
二是赵忠祥的“怒斥”有其积极的意义。有些人总是指责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似乎除了自己是好人、别人都不是好东西。作为孝子和知名人物的赵忠祥站出来主持公道,自然是有其说服力的。反观郑渊洁却从个人恩怨上去论理,就有失偏颇了,因为老赵是站以公正和社会的立场上说话的,也是奉劝郑渊洁要多考虑自身的名人效应和示范作用。微博虽然是自媒体,除了不能发的内容之外,想发什么没有人去管的,但是发信息的人也要兼顾到社会效应,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做新闻做微博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让好事传千里,而坏事少出门,因为社会需要正能量和主旋律,信息传播中人们不能总是纠缠于一些细枝末叶的东西,而要提升自己的品位。社会上确实有些人,通过夸大其词、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地制造着一些耸人听闻的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达到美化和抬升自己丑化社会的目的。作为名家的郑渊洁理当率先垂范,做传递正能量的带头人,发什么与不发什么,不能随意而为之,给社会带来不应有的纷扰,也让自己的名声受到损害,基于此老赵的“怒斥”是对郑渊洁的善意提醒和帮助吧。我想,郑老师这样理解就不会自扰了。
例文三 赵忠祥郑渊洁“互掐”,不妨正面解读 中国日报
微博时代的多元解读正常。这原本是微博公共效应的应有之义。但微博的公共效应,却有放大、缩微
甚至偏差、失衡等等情形。其实,郑渊洁的这一微博,本为曝光女孩家长,因为对女儿的搀扶行为,这位妈妈的教育颇有凉意:“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但这样的内容指向,没有引起赵忠祥的关注,相当多的网友也未对此放言,而是大多将围观重心放在赵、郑二位名人的相互“掐架”上,并更多地解读为负能量的“对峙”。
细读新闻,除了女孩家长确有些“内心阴暗”,更多感受到的却是正能量。试品五层意味:
一层:郑渊洁对老妈的行为并无不当,带老母亲看冰灯本身即属孝行可嘉。郑渊洁大大方方地将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于微博,表明自己内心原无应当指责的不妥。为检验给老妈拍的照片不虚,确保这一珍贵留影不出意外,郑渊洁专注于镜头可以理解,当属一时想不到或未来得及搀扶。生活中,随机与不确定性的突发事大量存在。老妈下一个台阶,事先不能确定以特定方式、特定时间发生,毫无误差地预测不可能、也无必要。
二层:老妈对女孩儿的要求当属顺势。前提是对陌生人的信任。发现专注于镜头的儿子不便打搅,也是对儿子的体谅,让身边女孩儿扶一把自然。
三层:“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博文也好意思发表!”赵忠祥真心替郑渊洁的老妈担忧,心地挺好,对郑渊洁拿来发表确有当以之为羞的批评,却离一棍子砸死的下狠手甚远。 四层:“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郑渊洁对于赵忠祥的批评,不快当有,尴尬当有,话赶话的一点急切当有,确也暗藏锋芒,用的是敬称,似有讥刺之嫌,回复却同样远远谈不上激烈与失态。
五层:赵忠祥对郑渊洁的认知与情感确认并非负面。“老人万一有个闪失,是天下人之痛,春节儿女在老人身边,要劳别人搀扶,我只好多嘴了,我岂不知一言既出,可能‘祸从口出’,但积习使然,如得罪君子,幸甚。”语气颇为温婉,且非视自己所言为至理,对郑也以“君子”视之,而“幸甚”的口气更多的是调侃与轻松。
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这则新闻里,有赵忠祥对郑渊洁老母亲的温情关切,有对郑渊洁的善意提醒与批评,有小女孩儿寒夜里的温馨体贴,有郑渊洁老母亲对陌生女孩的信赖与被呵护之后的温婉致谢,而郑渊洁也无损于童话里的美好……。面对璀璨夜色里的冰雕之美,请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一些。而这,原本不该是童话里才会拥有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