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范文:209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

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长期以来,只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具体化的内容。这种理论上的“模糊”,既给基层实践者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让中小学校长、教师感到迷茫。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意义非常重大。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将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来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及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领衔开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人民教育杂志社也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课程整合的尝试。总体上看,我国一些学者在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将本土的教育目标加以细化和具体界定,形成一个能够系统明晰地表达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目标愿景的顶层设计,这对于形成适合中国教育特点的“核心素养模型”具有奠基性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改进我国现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要提升学校质量,离不开课题研究的引领。要本着宏观指引、中观切入、有所突破的指导思想确定研究方向。本课题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研究为方向,契合国家课改的方向,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与学校的工作职能紧密结合,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前瞻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核心素养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未来社会是否和谐健全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具体落实到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并通过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来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可以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理论依据与研究目标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变更课堂,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化,形成可操作的路径和策略方法。全学段、全学科推进,围绕核心素养,切实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教学的良好生态,实现有效课堂,并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研究内容

1、厘清学科核心素养。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维度上的分解和落实,探寻关于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策略与实施路径;

3、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研究; 4、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六、创新之处 1、将共性核心素养向个性化的学段、学科延伸,构建涵盖各学段主要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型,并积极探索适应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2、从学校、学科等不同层面,形成一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生成有效课堂的先进典型个案。

七、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研究逻辑的是“理论梳理——实践调查与检验——理论提炼——实践修正”。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系统梳理已有文献中关于核心素养及其测评方式的研究成果,并在充分借鉴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及测评方式的初步意见;全面整理关于课程标准、教育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的研究成果,为探索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的内在关联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

将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方式和发展状态,根据实践成效适度修正关于核心素养和测评方式的原有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和相互验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和访谈,在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平台开发之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揭示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因素,为苏式教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平台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此外,通过问卷和访谈,还可以了解相关人士对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的真实认识,这将对研究成果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4)个案研究法

通过在学科、学校、区域三个层面展开个案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经验和实践支撑,也为深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探索更切合实际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提供现实依据。 3、技术路线

“理论模型——开发工具和搭建网络平台——收集并分析大数据——修正理论模型”,总体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与相互建构的研究思路,实现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现实统一。 4、实施步骤

(1)理论研究阶段(2016年7月—10月) 系统收集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教育目,初步探索不同学科对培养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整理出有关于核心素养评价的工具、方法和路径,初步制定关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

(2)调查研究阶段(2016年10月—12月) 调查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现状,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分析教学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现实关联,为探索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3)实施阶段(2017年1月—12月)

用一个学年的时间开展关于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个案研究,探索如何在学科、学校层面通过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系统改革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典型经验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4)反思评估研究阶段(2018年1月—4月)

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效进行终结性评估和反思,整理各项研究成果,形成各类研究报告,提炼核心素养模型体系,对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提出系统性改革建议,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归因分析并提出后续改进意见。

(5)专家论证和成果发布阶段(2018年4月—7月) 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研讨,对后续研究提出方向性要求,整理各项研究成果和报告,结集出版或公开发表,接受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正。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窦桂梅:清华附小“1+X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该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所进行的课程整合的尝试,提出该校学生培养的六大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公共道德、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学会学习、国际视野。成尚荣: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第一句是台湾教育同行说的,即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知识、分数可能是带不走的,而能带着走的是方法、能力、智慧。这些素养永远会伴随着学生,而且在伴随的过程中还会再生。这句话道明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第二句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的,即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教师教学科,很容易止步于学科,而没有更宽的视野;很可能止步于知识,而忘掉了一切教学都是育人。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才会让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以育人为根本任务);第三句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即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的课也都应当是语文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少不了思想品德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因此,学科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第四句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提出来的,即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建构“1+X”课程体系。(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1+X”课程体系培养和发展的正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窦桂梅还进行了“主题教学”研究。主题,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即核心素养以主题的方式来呈现。同时,她也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参考文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4点要求》、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窦桂梅《系好学校转型的第一枚“纽扣”》

2、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保障措施。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过多个课题的研究,如孝感市级课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阅读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有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科研研究能力,并都长期奋斗在学校教育第一线上,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修,努力学习理论,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管理与指导,做到教研机构健全,课题研究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抓好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范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资料完整。加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能否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及时请教有关专家,为课题有效实施提供保证。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有效课堂”研究总结。

课题申报范文:209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长期以来,只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具体化的内容。这种理论上的“模糊”,既给基层实践者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让中小学校长、教师感到迷茫。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意义非常重大。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nfgm4lcyd1lh1d7s0l19lpyv23wwc008m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