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以浏阳市杨
花村为例
范利涛,杜毅
【摘 要】摘要:“留守儿童”已愈发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儿童的主流形态,由于身心不成熟,其生存与成长完全依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利用EpiData3.0、Spss19.0等工具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状况展开实地调研,只有政府监管、法律保障、学校管理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解决留守儿童诸多方面的问题。 【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对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呈现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目前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根除,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其已成为了农村儿童的主流形态。调查与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对于监测其心理健康水平、制定有效解决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计,在全国0-16岁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了9.34%,全国每
十位儿童中就有一位是农村留守儿童。 (一)调查样本情况
杨花村位于湖南省浏阳市西南部,得益于烟花产业的支持,其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属于典型的“新型农村”。本次调研主要以湖南浏阳杨花村为中心,以当地6-16岁的留守儿童为对象,共计108名,其中男52名,女56名;共计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6份,回收率为98.14%;共计走访198人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法。首先以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2]为模版,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修改其中相关文字,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根据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闲暇方式调查问卷》与《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若干名杨花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样本进行调查,并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其次随机在杨花村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调查了20名返乡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了解他们家庭的经济情况、对养育孩子的观念以及实施的养育措施;在杨花村随机调查了106名农村留守儿童,获取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需求等基本情况;同时,采访了64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获取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支持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次研究将社会支持划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对杨花村106名留守儿童展开了实际调查。 (一)经济支持
本研究从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与支出两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经济上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父母的供养。而在表2的支出结构图上显示,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的支出占据了总支出的87%。
根据调查显示,当农村留守儿童在经济上有困难,需要得到帮助时,98%的农村留守儿童会选择向父母求助。然而,有些父母的经济支持功能却严重不足,一旦父母在某一时期未能按时获得经济收益,农村留守儿童的经济支持便会出现危机。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消费水平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他们的生活支出大多是商品性消费,即包括购买食物、衣物等基本用品,但是部分儿童会进行娱乐性消费,例如去网吧上网、添置娱乐设备、外出游玩等。 (二)生活照料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家庭一直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照料支持的主体,而农村留守儿童在需要照料时期,由于父母的外出导致家庭作为照料主体的缺位现象。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由祖辈照料甚至同辈照料的比重相当大,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患病时,只要不是大问题,他们都选择自己照顾自己或让照料者(如祖辈)照顾,而父母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生病时最想获得的支持(表3、表4)。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支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父母支持严重缺位。作为儿童的第一监护人,在儿童需要时父母有责任给予其最全面的照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父母支持的严重缺位,造成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起居上只能自我照顾。其二是与同辈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照料支持严重不足。农村留守儿童中有部分是与同辈居住的。他们生活遇到的困难更多,身边既没有父母的支持也没有祖辈的照顾。他们自身尚未能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