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一、选择题
1.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由( )C
A.原子外层电子跃迁产生 B.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 C.价电子跃迁产生 D.电子能级振动产生
2. 紫外及可见光相当的能量为( ):B
A.1.43×102 - 7.1 eV; B.6.2
- 1.65 eV;
C.6.2 - 3.1 eV; D.1.24×10 4 - 1.24×10 5
eV
3.在分光光度计中,光电转换装置接收的 ( )B
A.入射光的强度 B.透射光的强度 C.吸收光的强度 D.散射光的强度
4. 可见光分子光谱法中可选用的光源是( )D A.氘灯 B.空心阴极灯 C.硅碳棒 D.钨灯
5. 下述说法中,不引起偏离朗伯 - 比耳定律的是( ) C
A.非单色光 B.介质的不均匀性 C.检测器的光灵敏范围 D.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6.双硫腙 - CCl 4萃取剂吸收 580 -620nm波长的光,因此,该萃取剂呈现的颜色为(A
A.蓝 B.黄 C.紫 D.绿
7.Zn2+
- 双硫腙 - CHCl 3萃取剂为紫红色,其吸收最大的光的颜色为 ( )D A.红 B.橙 C.黄 D.绿
8.利用Cu(NH2+ 2+
3)4的蓝色以分光光度法测Cu,所选用的滤光片为( )C A.蓝色 B.红色 C.黄色 D.绿色
9. 有色络合物的吸光度与下述因素无关的是( ) D A.入射光的波长 B.比色皿的厚度
C.有色络合物的浓度 D.络合物的lgα稳 的大小
10. 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 ) A A.入射光的波长 B.比色皿的厚度 C.有色络合物的浓度 D.络合物的lgK稳 的大小
)
11 在符合朗伯 - 比耳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 )B
A.增加、增加、增加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增加、增加 D.增加、不变、减小
12. 以下说法有错误的是( ) C A.吸光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B.吸光度随液层厚度增加而增加 C.吸光度随入射光的波长减小而减小 D.吸光度随透光率的增大而减小
1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B A.透光率与浓度成直线关系 B.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变
2+
C.比色法测定FeSCN时,选用红色滤光片 D.玻璃棱镜适合于紫外光区
14. 下述说法有错误的是( ) D
A.有色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不随有色液的浓度而变
B.红色滤光片透过红色的光,所以适合于蓝绿色溶液的光度测定 C.有色物的摩尔吸光系数越大,显色反应越灵敏 D.比色法就是分光光度法
1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B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了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
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以吸光度为横坐标 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 D.吸收光谱曲线表明了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
16.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测定波长应选用使溶液吸光度较大的波长
B.示差分光光度法中,所用参比溶液又称空白溶液
56
C.摩尔吸光系数在10- 10 L/mol.cm 范围的显色剂为高灵敏度显色剂 D.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17. 在光度分析中,选择参比溶液的原则是 ( ) C A.一般选蒸馏水 B.一般选试剂溶液
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选择 D.一般选择褪色溶液
2+ -
18.测定纯金属钴中锰时,在酸性溶液中以KIO4氧化Mn成MnO4光度测定,测定试样中锰是,其参比溶液为( )D
A.蒸馏水 B.含KIO4的试样溶液
C.KIO4溶液 D.不含KIO4的试样溶液
2+ -19.测定纯金属钴中锰时,在酸性溶液中以KIO4氧化Mn成MnO4光度测定,若用纯金属锰
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作工作曲线,那么工作曲线的参比溶液为( )CD A.含钴的溶液 B.含钴的KIO4的溶液 C.含锰的试剂溶液 D.蒸馏水
20. 在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下述说法中不会引起这一现象的是。( )C
A.测量和参比溶液所用比色皿不对称 B.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C.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D.显色反应的检测下限太高
21 比色分析中 ,在某浓度下,以1cm的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浓度增加一倍,透光
率为 ( ) A
2
A. T; B. T/2;
C. 2T; D.
T
22 比色分析 ,以1cm的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改用2 cm的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
( ) A
2
A. T; B. T/2;
C. 2T; D.
T23.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为 ( )B
A.1 / T = A B.lg 1/T = A C.lg T = A D.T=lg 1/A
24.某有色络合物溶液,测得其吸光度为A1,经第一次稀释后测得吸光度为A2,再稀释后为A3,且A1 - A2=0.500,A2 - A3=0.250,其透光率T3:T2:T1为( )A A.5.62 : 3.16 : 1 B.5.62 : 3.16 : 1.78 C.1 : 3.16 : 5.62 D.1.78 : 3.16 : 5.62
-4
25. 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铁时,浓度为10 mol/L的透光率为0.64,若浓度为1.50×-4
10mol./L时,其透光率为( )A
A.0.512 B.0.800 C.0.862 D.0.743 26.: 下述几组吸光度范围内,测量相对误差较小的是 ( )C A, 0.2 - 0.8 B. 0.1 - 0.8 C. 0.3 - 0.6 D 0.2 - 0.6;
27.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标液C1的透光率为20%,试液的透光率为12%;若以示差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光率为 ( )C
A, 40% B. 50% C. 60% D. 70%
28.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0.01,当测得透光率T=70%,则其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B
A. 2% B.4%
C. 6% D. 8%
29.已知铜光度法的吸光系数为45.5 L/g.cm,将1克土样10亳升双硫腙 -CHCl3 萃取液置于1.0cm比色皿中,测得 A=0.0010,土壤中铜的含量(μg/g)为 (B )
A. 0.044 B. 0.022
C. 0.033 D. 0.011
29.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为 ( )A
A.L / mol.cm B.mol / L.cm C.g /mol.cm D.cm / mol.L
30.在A = abc方程式中,当c以g / L表示,b 以cm表示时,a称为( )B A.摩尔吸光系数 B.吸光系数 C.桑德尔指数 D.比例系数
31.用M表示被检测物质的摩尔质量,则摩尔吸光系数(ε)与吸光系数(a)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A
A.ε=a ·M B.ε=a / M C.ε=a ·M / 1000 D.ε=a / M ×1000
32.质量相同的两种离子( Ar (M1) = 70, Ar (M2)= 140 ),经同样显色后,前者以2 cm比色皿,后者以1cm比色皿,测得吸光度相同,则两种有色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关系为( )C
A. 基本相同 B.前者为后者的四倍
C. 后者为前者的四倍 D. 后者为前者的两倍
-5
33.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 mol/L,以1cm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0.280,有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A
4 -6
A.2.8×10 B.2.8×10
-4 6
C.2.8×10 D.2.8×10 34.已知K2Cr2O7在水溶液中有下列平衡:
2-- Cr2O7 + H2O = 2 HCrO4
2- - 2--2-Cr2O7 与HCrO4都对可见光有吸收。且ε450(Cr2O7 ) > ε450(HCrO4), ε350(Cr2O7 ) < ε-2--350(HCrO4), 在等吸收时,ε(Cr2O7 ) 与 ε(HCrO4) 的关系为 ( )B
A.ε(Cr2O7 ) = 1/2ε(HCrO4) B.ε(Cr2O7 ) = 2ε(HCrO4)
2--2-- C.ε(Cr2O7 ) =ε (HCrO4); D.ε(Cr2O7 ) =1/4ε(HCrO4)
2
35.已知某显色体系的桑德尔灵敏度为 0.022μg/c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则吸光系数(L/g.cm) 为( )A
A.45.5 B.55.5; C.110 D.11.0
36.已知组分A与组分B有如下关系:A=3B,组分A和B的吸收曲线在λ=430nm处相交,此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C
A.ε(A) =ε(B) B.ε(A) >ε(B) C.ε(A) <ε(B)
37.质量相同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A)>M(B),经相同方式显色测定后,测得的吸光度相等,则它们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A
A.ε(A) >ε(B) B.ε(A) <ε(B) C.ε(A) =ε(B) D.ε(A) =1/2ε(B)
38.多组份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 )B A.各组份在不同波长下有吸收
B.各组份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和性 C.各组份的浓度有一定函数关系 D.各组份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同
39.下列条件适合于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组成的是( )C A.固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B.固定显色剂的浓度
C.固定金属离子和显色剂的总浓度不变
D.以 [R] / (CR + CM) 的值直接确定络合物的组成
40.依据分光光度计刻度读数误差判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BD A.透光率T=12.0% 时的浓度相对误差小于24.0% 时的浓度相对误差
B.吸光度为0.20 时的浓度相对误差大于吸光度为0.40 时的浓度相对误差 C.透光率越大,浓度相对误差越大 D.T=0.368 时浓度相对误差最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