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题: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4.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重点难点:1.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3. 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有什么密切联系。

(饮用、灌溉、洗涤、工业用水等)

我们说过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从理论上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事实上呢?

答:不是这样的。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中溶解了大量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盐类物质。而我们生活、生产却需要淡水。人们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水。又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不均衡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难以利用。从循环的角度看,每年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只有约9000立方千米。而工业化以来所带来的严重水体污染,又使得水资源降低了利用的价值。所以,节水护水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讨论:家里的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种水体?这种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如何? 今年夏天是5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在如此炎热的二个多月中,

除了高温难耐,人们生活、生产中随之又产生了两大难题,水、电资源的紧张。谈谈你的了解和看法,说说你和你的家人是否有了节约能源意识,你们是怎么做的? 二、水资源的分布

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将生活在缺水地区。

地球表面的71%覆盖着水,但96.53%是海水,大量的雨水都降到了海里,但淡水中的68.69%是作为冰山呆在南北极,还有29.04%的淡水作为地下水深藏地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来自来自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0.3%。约9000立方千米,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1、 时空分布不均衡。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

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

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 三、 我国的水资源

谈谈你对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了解

( 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例如:台州历来重视水利过程。建国以来,至2002年止,已建成长潭水库,牛头山水库等中形成较完善的城市供水网络体系。但近年来,供水量急剧攀升,水资源状况下滑。今年7月1日供水大80万吨。

早在1997年,台州就列为我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据2002年统计,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163立方米,低于全国2155立方米,全省2008立方米,也低于国际公认水紧缺标准的200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的生存基本保障线。

问:缺水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针对我市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1

阅读:P43南水北调工程(结合图) 四、 水的净化

1、 水的污染 问:平常在厨房、浴室及厕所使用过的水,会流到什么地方?工业、农业废水排出后对河流、湖泊及水生动植物造成了什么结果?

(污水、雨水等废水会流经埋在道路下面的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在那里被还原成干净的水后,再流回河流和海洋,这些水可能又会成为我们的饮用水。)

2、 怎么样除去水中的杂质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过滤法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漏斗里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倾倒液体时,烧杯靠着玻璃棒

②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端 ③漏斗紧靠接收液体的容器内壁 办 法 原 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加入明矾等凝聚悬浮微粒凝聚而沉淀法 物质溶解性不同 悬浊液 剂,搅拌后静置 沉淀 除去水中的悬浮过滤法 物质溶解性不同 悬浊液 溶解、过滤 微粒 除去水中已溶解分离或提纯液态加热、蒸馏、冷蒸馏法 液体的沸点不同 的物质(直接饮混合物 凝 用) 结论:蒸馏水里不再含有杂质。只含有水一种物质,这种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五、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可能有的物质:

泥土,沙子、食盐及其他晶体。 2、需使用的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 量筒(10毫升)、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托盘天平。 3、精制粗盐的计划: ①、粗盐的溶解 ②、过滤

③、滤液的蒸发

④、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了精制的粗盐。

22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课题:2.1 大气层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 、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重点难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3、 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4、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补充] 大气的成分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 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P50]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规律(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你说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 小组讨论,4人一组,每组1个代表发言。

2、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23

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

(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

(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

[思考]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3、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课堂练习: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可能在地球上发生吗?

(1)昼夜温差会增大。 (2)天气变化更加剧烈。 (3)到达地球的陨石回不断减少。 (4)生命现象可能会不存在。 (5)瑞雪兆丰年。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

A、密度 B、温度 C、人类活动的多少 D、物质的组成 3、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对流层高度最高的地区是( )

A、两极地区 B、中纬地区 C、低纬地区 D、赤道地区 5、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附答案:1、略 2、B 3、B 4、D 5、略

24

资料链接:

1、为什么地球周围有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是如何形成的?众说份去。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地球大气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三个过程。

最初,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一边是绕着太阳运动,一边吸附着轨道上的微尘和气体。当地球表面逐渐冷凝为固态时,周围就包围着一层大气,这就是原始大气,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由于地壳尚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排出的气体就形成了地球的次生大气圈。它的成分以甲烷和氢为主,还有一些氨和水汽,但仍没有氧气。

氧的形成是现代大气形成的主要标志,它的形成过程与地球上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最初的生命出现于太阳紫外线辐射到达不了的深水中,以后逐渐移向浅水,进而发展成有叶绿体的植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大气中氧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氧的增加就在高空形成臭氧层,它吸收紫外线,有利于地球上的植物迅速繁殖和发展,又使地球上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大增多,经过几十亿年的过程就形成了现在的大气层。

2、臭氧洞

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北美大陆的面积。另外,美国航天局的臭氧总量分光仪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最低量指标已降到一百“多布森单位”(“多布森单位”是指臭氧相对于在地面上的物理量厚度。一百“多布森单位”相当于一毫米厚度),相对低于周围地区的臭氧最低量。我们知道,“臭氧杀手”的氯氟烃,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均匀的,但为什么臭氧的耗费在南极上空却异常明显呢?这跟南极的特异气候有关。由于南极大陆的纬度高、海拔高(2000多米的冰层)及极冰的强反射率,形成了南极大陆的高寒气候。这样,南极上空大气云层中众多的冰晶体加速了前面所述的化学反应过程。

25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题: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2.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3.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4.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重点难点:1.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3.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n6e77zyte0a6ri16zt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