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如何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取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进行教材的整合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师过去翻开教材就开始讲,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地教学的情况已成过去;所以新的历史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真正摆脱“教教材”的模式,思考怎样去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内容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舍,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一、高屋建瓴把握教材 (一)把握主题立意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新教材以“主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领会和把握教材,必须领会和把握各个主题的主旨,只有这样才能把本主题的众多内容统率起来。各主题的主旨往往有深邃的含义,需要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其中尤需注意的是两点:一是主题标题的含义,二是各课是如何阐释主题主旨的。如第六主题为“繁荣和开放的社会”。该主题的主旨是,从“繁荣”、“开放”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视角讲述隋朝和唐朝的历史,“再现”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段。为此,本主题安排了以下内容:描述开皇、贞观、开元时代的繁荣(第1、2、3课),描述对内开放(第5课)和对外开放(第6课),说明科举制度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提供了人才资源的保证(第4课),描述隋唐文化的繁荣及其成果(第7、8课)。

二)把握各课内容

新教材各主题下设“课”,各“课”下设若干“子目”。教师应在课与《标准》、课与主题、课与课,课内各子目的联系中去把握各课教材的内容。

二、实事求是整合教材 1.紧扣课标,合理取舍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但没有完美的教科书。由于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任何教科书都有改变和调整的余地。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借鉴教学参考资料的合理成分,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创造性地编制教学方案

2.注重基础,贴近时代

教材内容跨度大、跳跃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哪些要详细讲、哪些略讲,哪些不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降低或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细节的整合和舍弃

纷杂的历史事件中,学生不易理出头绪。因此对于复杂的历史过程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其条理化、清晰化。教师对于教材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舍弃,也可以重新编排教材内容上课。

以学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但是教材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研究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精心取舍。通过重新整合以重构历史教学体系,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整体性。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三、精雕细琢,合理运用

教科书采取课题体,每课由主干系统和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主干系统由课题、宋体字正文和楷体字阅读课文构成。

辅助系统由导入框、文献资料、图画(含历史地图)、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构成。

如何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取材

如何进行教材的整合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师过去翻开教材就开始讲,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地教学的情况已成过去;所以新的历史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真正摆脱“教教材”的模式,思考怎样去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n42i7v2oy7wp9920czo7b3ef97wu60103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