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简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个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1)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2)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
16、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答:(1)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2)资本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7、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答:(1)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后果是: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③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18、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合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织性形式的显著特征。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19、简述资产阶级政府的职能。
答:(1)资产阶级政府对内的基本职能:①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按照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约束他们的行为;②对社会实行管理,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运转和发展。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的基本职能:①保卫本国安全,防止和反对外来侵略;②开展对外交往,甚至进行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
20、简述“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答:(1)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府、法院,一般来说,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同时又彼此制约,三权互相制衡,这就是所谓的“分权制衡”原则。
(2)实际上,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意志的权力整体,是为资产阶级总体利益服务,统一而不可分割。所以,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整体阶级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权力分工方式。
21、简述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答:(1)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有其自身的人生观。 (2)价值观是指对于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进行评价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受人生观所影响和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价值观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观是指有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也是有阶级性的。
22、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答:(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1、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答:(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知道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而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A2、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具有哪些职能?
答:(1)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货币产生的过程揭示出,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只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②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不断运动,成为货币流通。③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④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贷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而只能。⑤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A3、试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答:(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通知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2)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强力统治。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要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治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A4、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答:(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早起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富于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性,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
【第五章】
1、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值的?
答:(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含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察,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剩余价值只是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2、简述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含义以及二者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
答:(1)资本周转的时间,就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有资本形式所经历的时间。
(2)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所经历的周转次数。这个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作为计算单位。
(3)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
3、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4、简述生产资本的构成。
答: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按照它在每次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磨损程度,其价值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把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完毕,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随着商品的销售,又以货币资本的形态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周转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依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销售,又以货币资本的形式一次全部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依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流动资本。
5、如果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答:(1)计算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计算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货币形成,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起来,除以预付资本总额,这样就能计算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2)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资本的周转价值总额加上流动资本的周转价值总额除以预付资本总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
6、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表现在,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来带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相反。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在,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相反。
7、简述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答: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也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用Ⅰ表示);第二部类,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用Ⅱ表示)。另一方面,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三部分。
8、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答:(1)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即Ⅰ(v+m)=Ⅱc。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9、简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践过程和实现条件。
答:(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样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应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如果用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Δ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m/x表示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Ⅰ(v+Δv+m/x)=Ⅱ(c+Δ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