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简述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答: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作用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种划分法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属于商品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则指的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既不能只讲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不讲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也不能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否定或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9、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1)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2)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10、简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3)姐姐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11、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在阶级社会,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态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的盛大节目,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12、简述社会革命的类型。

答:社会革命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在奴隶社会,奴隶反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在封建社会,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等等。

13、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社会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

14、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地、自觉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进行的,因而饿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

15、简要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试驾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括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所以,它讲的不是一切人所共有的本质,而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

(2)由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相应地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

16、简述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

(3)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 (4)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

17、简述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

答:(1)历史唯心主义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的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

(2)历史唯心主义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8、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1)人民区中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1、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2、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为: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a.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b. 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A3、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 (2)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部门发展又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生产力,就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应该一开始就急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

(3)实践证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是正确的。

A4、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答:(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

(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积极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当上层建筑存在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或环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也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所以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革除其中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A5、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答:在一个社会的上升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虽然二者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部分加以解决。当这个社会发展到没落时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就不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本身得以解决,需要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或确立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而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或确立起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就达到了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新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好似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A6、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人们以日益合乎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2)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一致性及其现实意义。 ①在历史决定论来看,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例如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是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总的平均数中,价格近似地符合价值,这就为人们制定价格政策留下了选择的余地和可能。

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给人们的活动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种现实可能性组成的可能性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选择。

③每一种可能性又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经。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经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A7、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

答:(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以五种社会形态划分为例,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

A8、为什么说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就是说,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的发展就要求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消灭过时的旧生产关系,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产关系,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但旧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总要维护旧的生产关系。要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首先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即改变旧的上层建筑,最主要的是消灭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论述题库 

8、简述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答: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作用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种划分法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n1kv535t53x5if1kmx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