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当前,不少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制,导致很难完全按照新课标的改革思想,组织开展好生物教学。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组织生物课堂教学,这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最大障碍。在生物课堂中应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多数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要在遵循客观教学规律和有限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的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奋力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简单谈谈个人对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些建议。 1 科学设置课堂提问,形成良性互动教学
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其学习欲望,调动起探索知识的热情,保持对获取新知识的无限渴望。因此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要科学地进行提问,精心组织设计并提出课堂问题。例如在讲授《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一课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茎的功能是什么?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又是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接着让学生完成探究性实验,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有关茎运输营养物质的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即茎里导管能将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全身,
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的时候,生物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受到鼓励的学生才能使思维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2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讲授教参知识,学生的感觉是教师居高临下在灌输生物知识,他们的接受意愿并不强。尽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不能是简单地被动接受者。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学习,就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压制,无法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详细的把握,把教学知识点都合理安排进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取得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如在教《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可以化一句古诗创设情景,“黄梅时节雨纷纷,青青池塘处处蛙”。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鸣?蛙的呜叫意味着什么?接着教师给学生讲解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期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完后,就对青蛙的受精发育环境和幼体蛙与成体蛙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的差异了解掌握得更加透彻。
3 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学习有效性
生物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观察,尽量让学生在头脑中完成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初中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应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很多现实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在讲《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一种世代小体型的鼠,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未融合的受精卵;将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注射器后,再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这样小鼠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大鼠生长基因;最后将已经导人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通过这样的实验演示,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鼠输卵管中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有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受精卵。通过对比观察,转基因的受精卵长为大鼠,比同期的同胎小鼠长大一倍,生长速度也更快。由此表明,小鼠的形状是由基因控制决定的。
4 当堂测试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生物效果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当堂的测试练习,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灵活安排测试的题目,及时巩固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练习的时间可以是课前、课中或者课堂即将结束之时。此外,生物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一定的差异与梯
度,以便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生物学习的成功喜悦。课堂测试练习的提前是要能在课堂上灵活使用,能迅速有效地检测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根据练习检测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纠正教学偏颇,确保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堂是一个巨大的容器,我们要有足够多的内容,才能将其装扮得更加丰富多彩。根据课前的合理教学目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