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精编WORD版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IBM system office room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
系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却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并影响到经济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认识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际组织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并提出了“生态发展”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持续发展”与新“环境”的概念。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显然,那种不计环境损失代价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维持经济长期增长。当今社套,人口、粮食、不可再生资源、工业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说明,人类所直接面对的生态环境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关乐到人类的前逢与命运。进一步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双赢”策略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一)环境规模和质量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环境资源包括他自然资源和人工改造的各种资源。人工改造的资源是前人创造的财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存量资产。自然资源包括矿藏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这些资源虽然不是人类劳动成果,但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能源、原料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都把自然资源纳入国民财富的统计范畴,自然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资产规模。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世界各国相比并不低,但大多数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4、森林资源为1/9、耕地资源为1/5(只有美国的1/1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为1/2。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有巨大的需求,大多数国内自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外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如石油、铁矿石、木材等莺要生产资源。另外,我国的自然资源的质量的也不高,如我国不少土地资源十分贫瘠,不适宜农业耕种和生活居住;矿石品位比较低,开采成本高;一些地方沙尘暴、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国内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以及影响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质量。当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后,国家及企业还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环境,这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成本。
(二)经济增长加重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人们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享受,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对环境产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是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导致不可再生资源更加稀缺,甚至枯竭;导致可再生资源再生能力下降,难以恢复。二是过度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经
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水资源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恶化、气候变暖等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能源消耗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典型代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能源,我国能源消耗随经济增长大幅度增加.而我国的能源资源中煤炭占较大比例,煤炭开采和能源消耗对我国的土地、气候影响非常明显,土地被破坏,大量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而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限制或控制向大气排放
温室气体成为各国及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这给国家或企业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经济增长为持续保护环境提供了经济基础
毫无疑问,环境保护并不是以牺牲经济为代价。保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充裕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40%~45%,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和企业直接和间接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资金总量的规模非常庞大,如改造排污设施、发展新能源、产业升级等。经济增长强化了对环境治理的需求,并提供了资金支持。首先,经济发展后,人们对环境治理愿单更为迫切,以提高生活品质。其次,只有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政府和企业才有能力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环境治理。
(四)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统一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是这两者既对立也统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统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人类提供更加充足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对将会转向对包括环境在内的非物质需求,促进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更重要的经济增长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要素和环境。环境保护和经济能够相互促进对主的发展,两者统一于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就指出必须寻求新的社会经济模式,探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町持续发展道路。我国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水平还相当低,而且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不少人生活在温饱或贫困水平以下。这些贫穷人口对基本物质需求缺乏弹性,贫困地区对改善环境的投资也没有经济保障。因此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的基本目标,以解决我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我国一些地方饮鸩止渴的发展方式,必然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库兹涅茨环境曲线表明: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经济增长将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根据库兹涅茨环境曲线表明: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经济增长将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虽然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已经具备了实施环境保护的条件,这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切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找个一个最恰当的平衡点。环境对经济发展不像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只有制约作用,我们限制一些经济活动来保护环境,可以促进另一些效益更好的经济活动的进行,总体上收益更大,从而可以推动经济总体的发展。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国家近30年的发展,经济增速虽然很快,但是在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很大,现在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是该拿出一部分钱来做环保事业了,以后发展也要朝着“美丽中国”的目标前进,努力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一定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落实党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