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副本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基本制度

4.1在主实验室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入口处贴有醒目的生物危险标志。 4.2非实验室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

4.3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4.4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4.5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程序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4.6用移液器吸取液体,严禁口吸。

4.7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室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4.8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4.9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4.10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经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4.11工作前应消毒,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5实验室特殊管理制度

5.1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模拟训练。掌握预防暴露和暴露后的消毒处理程序。

5.2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的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具体措施按《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执行。

5.3填写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并按规定报告给有关部门。 5.4处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实验室内使用锐器。 5.5剩余的标本应密封后置于适当条件下保存。 5.6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鉴定合格的二级生物安全柜。

5.7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修前必须严格消毒,方可运出。

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管和档案管理 2适用范围

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处理和档案管理 3实验室(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管

3.1按国家规定可以保存的菌(毒)种,由指定的人负责登记、保存和管理按期传代、鉴定,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置内进行,并做好有关记录。在保存过程中发现菌(毒)种变异或死亡,应及时上报实验室主任。

3.2检出的地方菌(毒)株应及时上报,因工作需要暂时保留的菌(毒)株也应按上级规定的时间进行销毁处理。新发现的菌(毒)株要做好原始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复核确认。

3.3菌(毒)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名称、编号、来源、分离日期、引进日期、鉴定日期、鉴定结果、鉴定者、审核者、传代情况、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13

3.4未经上级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工作之便,进行国际间各类菌(毒)种交流,做好菌(毒)种安全防范工作。

4档管理制度

4.1非实验室人员不得随意查看实验室记录

4.2实验室人员负责妥善保存各种样品登记本、报告单及实验室原始记录,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

4.3专人负责保管档案

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废弃物处理 2适用范围

尖锐器具和其他废弃物的处理。 3具体方法:

3.1尖锐器具的处理

3.1.1尖锐器具,如针、注射器等,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尽可能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31.2注射和吸感染性材料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段、剪段、折段、重新盖帽或从注射器上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注射器直接放入防刺破的盛废弃锐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进行高压消毒处理。

3.1.3尽可能使用带针头套的的注射器、无针头的系统和其他安全装置。

3.1.4打碎的玻璃器具,禁止用手直接清理,必须使用其他工具,如扫把、算、夹子或子等。盛污染针、锐器及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前必须彻底消毒。

3.2废弃物的处理

3.2.1实验样本在处理和进行实验室检测时产生的废弃物,如一次性针头、离心管、平板等应放入适当的容器和严格防漏的高压袋内,待实验结束后立即就地高压消毒。

3.2.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废弃的液体标本等放在盛有消毒液的严格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

3.2.3进行实验所必须使用的容器,如针头、一次性注射器、玻璃器具、手术刀片等,放入专用的坚壁容器内,加盖密封。

3.2.4以上所有盛装废弃物的容器,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就地高压消毒。 3.2.5高压锅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按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在121℃条件下,高压30分钟,以达到消毒要求。

3.2.6所有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必须经严格高压消毒后方能运出实验区,由具有资质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公司处置。

13

十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

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2适用范围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3职责

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遵从本规程。 4具体步骤

4.1实验室基本要求

4.11实验室相对独立,实验室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缓冲间,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识。

4.1.2各区域交叉处应设置有效2000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漫湿的脚垫。 4.13实验室内所有物品应专用,须带出时必须严格消毒。

4.14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隔离衣、防护眼睛、口置、一次性手套等实验过程中注意自身防护,并防止操纵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4.15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必须放在防漏密闭的容器中储运 4.1.6血清学试验、样品的处理和分装应在BSL-2安全柜内进行。 4.1.7样品离心使用密封的离心杯,以防溅出。

4.1.8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实验废弃物应按废弃物处理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4.1.9当传染性标本溢出或溅出后,应有专业人员立即消毒和清理。

4.1.10实验完毕,先消毒物体表面,再按规定程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放入包装袋内就地高压消毒,并进行空气消毒。

4.1.11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消毒欢手 4.2消毒方法

4.2.1仪器等表面消毒:工作结束后,用含有效氯1000的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拭消毒,作用20分钟以上。

4.2.2实验器材的分类消毒:将使用后的锐器方入防刺破、防渗漏的密闭专用锐器处置盒内,121℃高压消毒30分钟其他器材方入有效氢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内浸泡1小时以上。处理时应避免皮肤损伤。

4.2.3工作台等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完毕,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作用20分钟以上。

4.2.4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实验结束,将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121℃高压消毒30分钟。防护镜浸泡在75%乙醇或有效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60分钟。

4.2.5手的消毒:用典伏或75%的乙醇擦拭,作用1-3分钟。

4.2.6空气消毒:每次实验前后用紫外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立方米空间安装紫外灯瓦数≥1.5W,距紫外灯1米处照射强度≥70W/m2。

4.2.7纸张消毒:应用80ml/m3福尔马林,密闭熏蒸消毒6小时后方可带出。 4.2.8地面消毒:工作结束,应用含有有效2000mg/L的消毒液喷洒拖地。 4.2.9废弃物的处理:实验的废弃物应放入适当的容器内,就地121℃高压消毒30分钟,消毒后的废弃物集中收集、焚烧处理。

5实验室高压消毒安全操作

13

5.1使用前应了解并拿握高压锅的原理及操作规则,以及不正确使用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5.2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高压锅

5.2.1接通电源,合上高压灭菌器左侧总电源开关

5.2.2注入加热用水,注水至加热器罩的水位水准器配件尖端受入水中为止。

5.2.3设定灭菌温度,先按“编集”键,然后按上下键调节到灭菌所需温度,然后按“实行”键,把所设湿度存进程序

5.2.4设定灭菌时间,先按“编集”键,然后按上下键调节到灭菌所需时间,然后按“实行”键,把所设时间存进程序。

5.2.5按“实行”键执行灭菌程序,此时“灭菌”灯闪烁。 5.2.6当灭菌程序执行完成,灭菌程序自动停止运行。

5.2.7在确认压力表的显示压力降到0刻度时打开高压灭菌器顶盖,取出灭菌样品。 5.3高压锅操作人员在使用高压锅时不得离开岗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并按照规定进行设备的维护。每1年保养一次,每月检测一次消毒效果。

5.4高压锅的物品不得放的过满,否则影响灭菌效果放好被消毒灭菌的物品后,高压锅的盖子或门必须拧紧。

5.5定期检查高压锅,以确保其正常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5.6高压灭菌安全操作步骤

5.6.1在灭菌前将双层的高压灭菌带包好,废物在灭菌袋中的体积不能超过袋子体积的34,灭国袋用橡皮带捆好,但不能扎得太死,否则蒸汽不能进入所科袋内影响灭菌效果

5.6.2实验产生的所有废物应该及时就地灭菌处理。如果灭菌器正在使用或优于其它原因不能马上使用,则废物必须放在灭菌袋内捆好并放在实验室内,在存放期间确保袋子无损坏。5.6.3当高压锅消毒灭菌时间后,取出物品放在废物收集处。

5.6.4当开始灭菌时必须确信灭菌国内水量合适高压温度和时间设置正确。灭菌应保持在121℃30分钟,时间和温度不得超过设定值,否则灭菌袋会融化,清理困难。

十二、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1.目的

规范紧急情况的处理工作。 2.适用范围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3.职责

遇有紧急情况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此规程处理。 4.具体要求:

4.1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实验室事故,由实验室负责人处理。例如实验过程中,由于标本、试剂溢出造成操作台或地面的污染等,应立即喷洒消毒液并覆盖浸透消毒液的纸巾,等消毒液彻底浸泡30分钟后,对污染的物品进行处理,清理后的物品高压灭菌。并填写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实验室负责人应指导这些处理行动,并检查处理效果。

4.2在没有强毒微生物时,在实验室内受到意外伤害,例如割伤烧伤、烫伤等,由实验室负责人处理。令受到伤害的人员立即停止工作,用消毒液清洗未破损的皮肤表面,伤口以碘伏消毒,眼睛用洗眼器反复冲洗。有在同一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或派人迅速着装进入实验室,

13

清除造成伤害的原因,清理实验材料,帮助受伤人员紧急处理并撒离实验室受到伤害的人员应立即就医,并将受伤原因及接触微生物的情况通负责人对其进行恰当而完整的病史记录,在其身体状况未恢复之前,不得重新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在经过整理,消除了造成伤害的故障之后,方可重新使用。

4.3伤害事故可能导致被强毒微生物感染,例如针头刺破、锐器割伤、粘膜暴露等途径接触到感染性液体,首先进行局部处理,用肥皂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或清水冲洗,用消毒液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培养物、污染材料溅落身体表面等情况,首先使用喷淋装置,尽快将污染物冲洗掉,然后再进行局部处理,暴露的粘膜应尽快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实验室负责人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对受伤害者进行隔离观察,同时根据情况预防性用药,并写出职业暴露后预防感染的评价和处理方案

4.4实验事故可能造成气溶胶污染,如压力容器或管道破裂等,立即关闭实验室,疏散现场的所有人员,对所有暴露人员提出相应的医学建议。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及生物安全员。至少在1小时内,任何人员不得进入现场,以便气溶胶的消散及空气中较重微粒的沉降。张贴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在生物安全员的监控下进行消毒、净化处理。执行这项工作时应当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及呼吸防护用具,实验室负贵人员除立即采取对应措施外,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填写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

4.5培养物等传染性物质的破碎

被传染性物质污染的小玻璃瓶及其他容器破碎时,用布或纸巾覆盖,尔后将消毒剂倾倒其上,放置30分钟。其后即可清除掉,玻璃碎片应当用镊子清理污染区域应当用消毒剂清洗。清理使用过的布、纸巾、抹布及拖把,放入污染废弃物容器中上述步骤均应佩戴手套。

4.6如果实验室的纪录表格其他印刷品或书面材料遭到污染,在妥善转抄后或烤干后,应当将其弃入污染废弃物容器

4.7试管破碎于密闭式安全离心杯中

所有密闭式安全离心杯在生物安全过程中装载和卸载如果怀疑发生了破损,应当将其盖子拧松;尔后,将整个离心杯高压灭菌。

13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副本

4基本制度4.1在主实验室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入口处贴有醒目的生物危险标志。4.2非实验室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4.3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4.4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4.5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mjg409sen4mu7526k929d31q9p6am00e9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