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全)部编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尝射于家圃。

五、课文理解

1、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个场面。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 、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 的态度。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的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

4、找出文中描写卖油翁倒油动作的语句,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陋室铭

一、解题: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刘禹锡,字 , 朝诗人、哲学家、文学家。 二、加点字解释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 ) 4、惟吾德馨:( )( ) ....5、苔痕上阶绿( ) 6、谈笑有鸿儒:( ) ...

7、往来无白丁:( ) 8、无丝竹之乱耳:( )( ) .....

16

9、无案牍之劳形:( )( )10、何陋之有?:( ) .....

三、一字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 ②何陋之有( )四、课文重要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课文理解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4、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

5、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

6、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7

爱莲说

一、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三、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四、填写原句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五、课文理解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18

河中石兽

一、文学常识

《河中石兽》作者___代文学家________,字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______体志怪小说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 )河干( ),山门( )圮( )于( )河,二石兽并( )........沉焉。 阅( )十余岁( ),僧募( )金重修,求( )石兽于( )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 )之( )笑曰:“尔辈( )不能究.......( )物理( ),是( )非木杮,岂( )能为( )暴涨携( )......之去?乃( )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 )于( )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 )乎?”众服( )为( ).....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凡( )河中失石,当( )求之( )于.....( )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 )力,必于( )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 )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 )半,石必倒掷( )......坎穴中。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 )反溯流( )逆上......矣。求之( )下流,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 )....于( )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 )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9

7、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8、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9、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0、众服为确论。

四、课文理解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3、本文的观点(原句): 4、文章主旨: 5、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20

(精全)部编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

3、我亦无他,惟手熟尔。4、尝射于家圃。五、课文理解1、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mij80bzl70wk4t3v4f03ibqw7s1q700tf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