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块对传输带的摩擦力大小
?g???v0?, F??2?v0?2g (9)
?的方向相同。从地面参照系来看,传送带速度为V,单位时间内物块对传输带所方向与v0做的功
W??FVcos?,
因此负载所引起的附加功率 ?P??W??V2?640W。
(10)
(11)
考虑到无负载时电机的输出功率
2P0?I0E?I0R?360W。
(12)
有负载时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P?P0??P?1000W。
(13)
设有负载时的工作电流为I,则
(14) P?IE?I2R, 解之得
(15) I?10A。
评分标准:(2)式2分,(3)、(4)式共2分,(6)式2分,(7)式3分,(8)式1分,(9)式4分,(10)式2分,(13)式2分,(15)式2分。 三、(20分) 设轻杆的杆长为2l,当杆与水平线的夹角为?时,球1和球2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杆转动的角速度为?。因机械能守恒,有
0?mglsin??2mglsin??又因 v1?v2?l?,
11?2m?v12?mv22。 22 (1)
(2)
可由(1)、(2)解得
2gsin? 3l轻杆与两小球构成的系统对转轴的角动量
?? (3)
L?2mlv1?mlv2,
(4)
由角动量定律有
?L。 ?t根据角加速度?的定义 2mglcos??mglcos?? (5)
????, ?t (6)
由(2)、(4)、(5)、(6)各式得
gcos?。 (7) 3l当两球都未脱离轻杆时,两球都绕转轴作圆周运动,球1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
??alt?l? alt?l?
(8) (9)
以N1表示沿垂直于轻杆方向球1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以f1表示沿着轻杆方向球1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mgcos??N1?2malt, f1?2mgsin??2malt
(10) (11)
由(3)、(9)、(10)、(11)各式得
4N1?mgcos?。
3f1?10mgsin?。 3
(12) (13)
对2球作同样的分析,沿垂直于轻杆方向球2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N2与沿着轻杆方向球2与杆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f2分别为
4N2?mgcos?,
3 (14)
1 (15) f2?mgsin?。
3由(12)、(14)式可知,杆与小球1、杆与小球2的最大静摩擦力相等,而(13)、(14)式表明小球1与杆的摩擦力大于小球2与杆的摩擦力,故在转动过程中,小球1与杆之间的摩擦力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故小球1先滑动。设1球开始滑动时,细杆与水平线夹角为?1,则f1??1???N1??1?,
103mgsin?1??mgcos?1, 34由(16)式并代入数据得 即
(16)
?1?π。 6 (17)
当???1时,球1开始向外滑动。由于球1的初始位置紧靠轻杆末端,球1从开始滑动到脱
π。 6球1一旦脱离轻杆,因轻杆没有质量,球2与轻杆间的相互作用立即消失,此后球2只受重离细杆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因此球1脱离细杆与水平线夹角也为?1?力作用而作斜舞女运动,注意到(2)、(3)、(7)各式,抛出时的初速度 v0?l2gsin?13gl。 ?3l3 (18)
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ππ (19) ??1?。
23在球2作抛体运动的过程中,球与轻杆间虽无相互作用,但球仍套在杆上,轻杆将跟着球运动,但不会干扰小球的运动。当球离转轴的距离再次等于l时,球2便脱离轻杆。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Oxy,根据斜抛运动规律可得任意t时刻(取球2开始作抛体运动的时刻为计
?0?时起点)球2的位置坐标 x??lcos?1?v0cos?0t,
(20) (21)
1y?lsin?1?v0sin?0t?gt2,
2球2脱离细杆时有 l2?x2?y2。
(22)
利用(17)、(18)、(19)各式得 ?2l2l?t2?t?2t?????0, g3g?? (23)
从而解得
?15?lt??1????g。 3?? (24)
此时
?23?5x??l??6。 ??y??2?15l?6? (25)
设球2脱离细杆时细杆与水平线夹角也为?2(如图),则 cos?2?xl?23?5, 6
(26) (27)
?2?arccos???23?5?。 ???78.2?(或1.36弧度)6??评分标准:(3)式2分,(7)式3分,(12)~(15)式各1分,(16)式2分,(17)式1
分,(18)式2分,(19)式1分,(20)~(22)式各1分,(26)、(27)式各1分。 四、(15分)
解法1:
以m表示质点B的质点,?表示连线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表示转动角速度,fBC表示BC间排斥力的大小。根据牛顿定律有 fABsin?1?fBCsin??m?2ABsin?1,
(1) (2) (3) (4)
fABcos?1?fBCcos??0,
fACsin?2?fBCsin??m?2ACsin?2,
fACcos?2?fBCcos??0。
由(1)、(3)两式并利用(2)、(4)两式可得 fABsin??1???fACsin??2????ABsin?1ACsin?2。 (5)
考虑到几何关系 ABAC?sin??2???sin??1??? (6)
并利用已知fAB和fBC的表示式。可由(5)得到
?AB???AC????a?2?sin?1 sin?2
(7) (8)
又,由(2)、(4)式可得
fABcos?2。 ?fACcos?1带入已知的fAB和fBC的表达式可得
ABAC???cos?2。 cos?1 (9)
联立(7)、(9)从而有
sin??1cos??2?1?sin??2cos??2?2。
(10)
如果?1≠?2,则意味着方程 sin??cos??2??C?0
(11)
π??在?0,?区间有两个不同的解,其中C为某一合适的常数。这要求函数sin??cos??2?在
2??π??也就是说sin??和cos??2?不能同时为单调增函数或单调减函?0,?区间不能是单调函数,
2??数。因此当?增大时,若sin??增大,则cos??2?应减小;反之,若sin??减小,则cos??2?应增大,故?与??2同号。因此有
??0 a?2。
(12)
(13)
π?π?对a?0,可知sin???cos2???在??0及时均为零,因此sin??cos2???在?0,?区间一定
2?2?存在极值点,意味着方程(11)在C合适选取的情况下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解。对a?2亦然。因此条件(12)、(13)是符合题意要求的充分必要条件。 评分标准:(1)~(4)式各1分,(6)式1分,(10)式6分,(12)、(13)式及其以下说明共4分。 解法2:
如图,设B、C间的排斥力是f,它们受到A的吸引力分别是fAB、fAC,向心力分别是fC1、fC2,距离A分别是r1、r2;根据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有
ffABf, ?C1?r1ABBDfACff。 ?C2?r2ADCD
(1a) (2a)
以上两式相比可得
ffABr2CD ?C1?fACr1fC2BD依题意有
? (3a)
fAB?r1????, fAC?r2?
(4a) (5a) (6a)
fC1EBr1sin?1, ??fC2FCr2sin?2CDAFr2cos?2, ??BDAEr1cos?1??1将(4a)~(6a)代入(3a)得
?r1????r2??r1sin?1r2cos?2。 ?r2sin?2r1cos?1 (7a)
由(7a)得
sin??1cos??2?1?sin??2cos??2?2。
(8a)
之后的讨论与“参考解答1”相同。 评分标准:考虑“参考解答1”。 五、(15分)
以pa表示环境中大气的压强,则初始时装入容器的空气的压强为pa,温度为Ta,以Va表示其体积。当容器与冰山接触,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为T1,体积减小为V0,根据
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