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重点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测定的含氮量:除以16%= pr的含量,如氮5克pr为31.5克。L-α-氨基酸其(脯
!VD2麦角钙化醇VD3胆钙化醇,.生物素:是羧化酶的辅基,在体内参与CO2的固定和羧化反应。 FH4:由叶酸衍生而来。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基团转移酶系统中的辅酶。
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 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 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
氨酸是一种L-α-亚氨基酸),,酸性氨基!酶促反应的特点:1.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2.具有高度的底物特异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以促进一定的化学变化,生成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⑴绝对特异性:琥珀酸脱氢酶。⑵相对特异性脂肪酶。⑶立体异构特异性L-精氨酸酶。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两性解离与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中仍然存在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因此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在某一PH溶液中,蛋白质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此时整个分CH2OPO3H2CH2OHOHOHHH磷酸萄葡糖变位酶HHOHHOHHHOOHHOOPO3H2HOHHOH1磷酸葡萄糖(G-1-P)6磷酸葡萄糖(G-6-P)子呈电中性,此时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具有亲水溶胶的性质。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和表面所带的同性电荷是稳定蛋白质亲水溶胶的两个重要因素。3.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分子中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对紫外光有吸收,以色氨酸吸收最强,最大吸收峰为280nm。4.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破坏蛋白质分子的副键,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高温、高压 涉及的化学键二硫键非共价键
!蛋白质维持一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肽键,二硫键 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三级结构结构稳定因素: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盐键,二硫键
!DNA的二级结构①为右手双螺旋,两条链以反平行方式排列;②主链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③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通过氢键连系,且A-T、G-C(碱基互补原则); ④螺旋的稳定因素为氢键和碱基堆积力;⑤螺旋的螺距为3.4nm,直径为2nm。
!蛋白质的合成时与密码子AUG结合物质是甲硫氨酸反密码子CAU
!核酸中核苷酸连接的化学键为3’,5’-磷酸二酯键,核苷中碱基与戊糖的连接键为N-C糖苷键
! tRNA三叶草结构中的四个环:双氢尿嘧啶环,反密码子环,额外环,TψC环
!维生素A的分类:维生素A的化学结构是含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A1视黄醇在海鱼肝脏A23-脱氢视黄醇淡水鱼,A2比A1在环上多一个双键,但其活性只有A1的一半,
!.TPP:即焦磷酸硫胺素,由硫胺素(Vit B1)焦磷酸化而生成,是脱羧酶的辅酶,在体内参与糖代谢过程中α-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核黄素(VitB2)的衍生物在小肠中被黄素激酶催化。FMN或FAD通常作为脱氢酶的辅基,在酶促反应中作为递氢体(双递氢体)
3.酶的催化活性是可以调节的:4酶的不稳定性 !结合酶的组成及功能:全酶由酶蛋白和铺因子,铺因子由铺酶和金属离子组成,金属离子的作用:1. 稳定构象:稳定酶蛋白催化活性所必需的分子构象;2. 构成酶的活性中心:作为酶的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3. 连接作用:作为桥梁,将底物分子与酶蛋白整合起来。4传递电子 。酶蛋白具有专一性辅酶和辅基的作用:化学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与酶的活性直接相关的基团为酶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和催化集团),必需基团集中存在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区域,特异地与底物结合,直接催化底物向产物转变,该区称为··
! 酶促反应快的因素:底物浓度和酶的浓度(矩形双曲线)PH 温度(钟形曲线)抑制剂,激活剂。 !米氏方程: ν= Vmax[S]/(Km+[S])。其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
⑶Km和Vmax的意义:①当ν=Vmax/2时,Km=[S]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当Km值越小,则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则越小。③反映激活剂与激动剂的存在④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⑤Km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Km值最小者,为该酶的最适底物。⑥Km可用来确定酶活性测定时所需的底物浓度:⑦Vmax可用于酶的转换数的计算 !不可逆性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的必需基团进行不可逆结合而使酶丧失活性。1共价键2有机磷化物对胆碱酯酶3金属离子对硫基物的抑制作用。
!可逆性抑制剂:1以非共价键结合而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2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将抑制剂除去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以此种抑制作用称为··
!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1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2竞争性占据酶的活性中心3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的相对作用
!磺胺药抑菌机理1属于可逆抑制2增加底物浓度抑制作用减弱3磺胺药与酶的活性中心基团结合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糖的无氧酵解: 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 + 3-磷酸甘油醛 和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3. 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
酸
。此阶
段
有
CH2OPO3H2HHOH磷酸己糖异构酶H2O3POCH2OCH2OHHOOHHOHHHHOOHHOHOHH6磷酸葡萄糖(G-6-P)6磷酸果糖(F-6-P)两次
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TP。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即丙酮酸→乳酸。 !糖无氧酵解的调节: 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进行调节。己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是G-6-P;肝中的葡萄糖激酶是调节肝细胞对葡萄糖吸收的主要因素,受长链脂酰CoA的反馈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1是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受ATP和柠檬酸的变构抑制,AMP、ADP、1,6-双磷酸果糖和2,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丙酮酸激酶受1,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受ATP的变构抑制,肝中还受到丙氨酸的变构抑制。
!糖无氧酵解的生理意义: 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⑴ 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相对缺氧;⑵ 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⑶ 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肺及心血管疾患所致缺氧。 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如表皮细胞,红细胞及视网膜等,由于无线粒体,故只能通过无氧酵解供能。
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2O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获得能量。此代谢过程在细胞胞液和线粒体内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36/38分子ATP。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可分为三个阶段: 1.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阶段在细胞胞液中进行,与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相同,涉及的关键酶也相同。2.丙酮酸
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CH2COOH+GDP+H3PO4琥 珀 酸硫激酶CH2COOH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⑴ 作为供氢体,
+CoASH+GTPCH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NADH+H+)和乙2COSCoACH2COOH琥珀 酰 CoA琥 珀 酸酰CoA。此阶段可由两分子(NADH+H+) 丙酮酸(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脱氢酶系为关键酶,该酶由三种酶单体构成,涉及六种酶的催化下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为辅助因子,即NAD+、FAD、CoA、TPP、硫辛酸和Mg2+。 FAD,反应脱下的2H由FAD传递。琥珀酸脱氢酶是嵌入3.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到线粒体内膜的酶,脱下的氢可直接进入电子传递链。生成的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为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CO2和H2O,并释放能量合成ATP。一分子乙酰CoA教学内容与设计:
氧化分解后共可生成12分子ATP,故此阶段可生成2CH2COOHCHCOOHCH+FAD琥珀酸脱氢酶2COOHCHCOOH+FADH2×12=24分子ATP。
琥 珀 酸延胡索酸
三羧酸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7)延胡索酸水化生成苹果酸 由延胡索酸酶催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化加水生成苹果酸。
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CHCOOH延胡索酸酶HOCHCOOHCHCOOH+H2OCH2COOH由八步反应构成:(1)柠檬酸生成 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延胡索酸苹果酸
化下,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酰CoA,后再(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苹果酸在苹果酸水解成柠檬酸和CoA,此过程不可逆,是三羧酸循环的脱氢酶的作用下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脱下的2H由NAD第一个限速步骤。
+传递。
CH2HCOOHOCHCOOH+NAD+苹果 酸脱氢酶OCCOOHO=CCOOH柠CH+CHH檬酸合 酶HOCCOOHCH2COOHCH+NADH+H+2COOH2COOH3COSCoA+2O苹果+酸CoASH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乙酰辅 酶ACH2COOH柠草酰乙酸檬酸 + 乙酰CoA→柠檬酸→异柠檬酸→α-酮戊二
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2)柠檬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柠檬酸在乌头酸酶乙酸。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①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催化下,先脱水再水化反应生成异柠檬酸,为氧化脱羧行,为不可逆反应。 ②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做准备。
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2分子ATP。 ③循环的中间产
HCHCOOHH2OCHCOOHH2OHOCHCOOH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HOCCOOHCCOOHCHCOOHCH2COOHCH2COOHCH2COOH耗。 ④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 ⑤柠檬酸顺 乌头 酸异 柠檬酸
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和一分子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在异柠FADH2。 ⑥循环中有一次直接产能反应,生成一分子檬酸脱氢酶催化下,异柠檬酸脱氢后迅速脱羧生成α-GTP。 ⑦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酮戊二酸。这是三羧酸循环第一次脱羧生成CO2的反应,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且α-酮戊二酸脱氢酶使六碳化合物转变为五碳化合物,脱下的2H由NAD+传系的结构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辅助因子完全相同。 递。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是糖在体内分解供能的主
HOCHCOOHOCCOOHCOCOOH要途径:⑴ 生成的ATP数目远远多于糖的无氧酵解生CHCOOH异柠檬酸脱氢酶CHCOOH异柠檬酸脱氢酶CH2+CO2CHNADH+H+CH成的ATP数目;⑵ 机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均通过此途
2COOHNAD+2COOHCH2COOH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α-酮 戊 二酸
径氧化供能。 2.是糖、脂、蛋白质氧化供能的共同途(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α-径:糖、脂、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主要经此途径彻底氧化酮戊二酸受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生成琥珀酰分解供能。 3.是糖、脂、蛋白质相互转变的枢纽:有CoA。这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二次脱羧,使五碳化合物转氧氧化途径中的中间代谢物可以由糖、脂、蛋白质分解变为四碳化合物。
产生,某些中间代谢物也可以由此途径逆行而相互转
COCOOHCH+变。
2+CoA-SH+NAD+α- 酮 戊 二酸脱氢酶系CH2COOHCHCH+CO2+NADH+H2COSCoA2COOHα-酮 戊 二酸琥 珀 酰 CoA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G-6-P脱氢反应开(5)琥珀酰CoA转变成琥珀酸 此反应由琥珀酰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CoA合成酶(也称琥珀酸硫激酶)催化,在H3PO4和GDP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存在下,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琥珀酰CoA高能硫酯径。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G-6-P,返回的代谢产物是基团的能量转移,使GDP生成GTP。这是三羧酸循环中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唯一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生成的GTP可直接利5-磷酸核糖和NADPH。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中进行。用,也可转化成ATP。
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 是体内生成NADPH的
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⑵ 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⑶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⑷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⑸ 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2. 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
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
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
成的带有分支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糖原分子的直链
部分借α-1,4-糖苷键而将葡萄糖残基连接起来,其支链部分则是借α-1,6-糖苷键而形成分支。糖原是一种无还原性的多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肾和肌肉组织细胞的胞液中。
1.糖原的合成代谢:糖原合成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活化:由葡萄糖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UDPG。此阶段需使用UTP,并消耗相当于两分子的ATP。 ⑵缩合:在糖原合酶催化下,UDPG所带的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与原有糖原分子的非还原端相连,使糖链延长。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的关键酶。 ⑶分支:当直链长度达12个葡萄糖残基以上时,在分支酶的催化下,将距末端6~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寡糖链由α-1,4-糖苷键转变为α-1,6-糖苷键,使糖原出现分支,同时非还原端增加。 2.糖原的分解代谢:糖原的分解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是一非耗能过程。
⑴水解:糖原→1-磷酸葡萄糖。此阶段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并需脱支酶协助。 ⑵异构: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⑶脱磷酸: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此过程只能在肝和肾进行。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1.贮存能量:葡萄糖可以糖原的形式贮存。 2.调节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高时可合成糖原,浓度低时可分解糖原来补充血糖。 3.利用乳酸:肝中可经糖异生途径利用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来合成糖原。这就是肝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或间接途径。
糖异生: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该代谢途径主要存在于肝及肾中。糖异生主要沿酵解途径逆行,但由于有三步反应(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为不可逆反应,故需经另外的反应绕行。 1.G-6-P → G: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进行水解,该酶是糖异生的关键酶之一,不存在于肌肉组织中,故肌肉组织不能生成自由葡萄糖。 2.F-1,6-BP → F-6-P:由果糖1,6-二磷酸酶-1催化进行水解,该酶
也是糖异生的关键酶之一。 3.丙酮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由丙酮酸羧化支路完成,即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需生物素)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转变为苹果酸穿出线粒体并回复为草酰乙酸,再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两个酶都是关键酶。
糖异生的原料主要来自于生糖氨基酸、甘油和乳酸。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在较长时间饥饿的情况下,机体需要靠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由于乳酸主要是在肌肉组织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但肌肉组织糖异生作用很弱,且不能生成自由葡萄糖,故需将产生的乳酸转运至肝脏重新生成葡萄糖后再加以利用。 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可经血循环转运至肝脏,再经糖的异生作用生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织加以利用,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 3.维持酸碱平衡:肾脏中生成的α-酮戊二酸可转变为草酰乙酸,然后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促进肾脏中的谷氨酰胺脱氨基,生成NH3,后者可用于中和H+,故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血糖的来源① 消化吸收的葡萄糖;② 肝脏的糖异生作用;③ 肝糖原的分解。血糖的去路:① 氧化分解供能;② 合成糖原(肝、肌、肾);③ 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④ 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
丙酮酸脱氢酶系 ::;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参与反应的辅酶有硫胺素焦磷酸(TPP)、硫辛酸、FAD、NAD+及CoA
丙酮酸转化为葡萄糖的途径: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释放能量的同时,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由于脱氢或脱水引起分子内部能量聚集,所形成的高能磷酸键直接转移给ADP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答:(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答:(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
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2)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3)脂肪酸
分解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
试说明丙氨酸的成糖过程:答:丙氨酸成糖是体内很重要的糖异生过程。首先丙氨酸经转氨作用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转变成草酰乙酸。但生成的草酰乙酸不能通过线粒体膜,为此须转变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后二者到胞浆里再转变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后者沿酵解路逆行而成糖。总之丙氨酸成糖须先脱掉氨基,然后绕过“能障”及“膜障”才能成糖。
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化合物习惯称为酮体
简述在生物体中乙酰辅酶A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可进入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合成、酮体的生成等 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经历4个反应步骤。
第1步氧化: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脂酰CoA脱氢生成反-△2-烯脂酰CoA,脂酰CoA脱氢酶以FAD为辅基,脱下的氢被转移到FAD辅基上生成FADH2,
FADH2可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
第2步水化:在△2-烯脂酰CoA水合酶的催化下,反-△2-烯脂酰CoA加水生成3-羟脂酰CoA。
第3步氧化:3-羟脂酰CoA脱氢氧化成3-酮脂酰CoA,此反应在3-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进行。
第4步硫解:3-酮脂酰CoA在另一分子CoA的参与下,由硫解酶催化在碳链的第2、3位间裂解,生成乙酰CoA
和比原脂酰CoA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上述四步反应循环进行,长链脂肪酸被完全降解为乙酰CoA。β-氧化是脂肪酸在线粒体内发生氧化的主要过程。偶数碳原子饱和脂肪酸经β-氧化完全生成乙酰CoA。 血浆脂蛋白分类的 1 乳糜微粒CM运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从小肠到肝及肝外组织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70%的内源性甘油酯从肝转运甘油三酯到各组织(3) 低密度脂蛋白LDL50%从肝脏转运胆固醇到各组织(4) 高密度脂蛋白(HDL,50%逆向转运胆固醇 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氮平衡:机体从食物中摄入氮与排泄氮之间的关系。正常成人食入的蛋白质等含氮物质可以补偿含氮物质代谢产生的含氮排泄物
脱氨基: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或是嘌呤核苷酸循环联合脱氨,以满足机体排泄含氮废物的需求。 参与鸟氨酸循环的氨基酸: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 定义:肝中合成尿素的代谢通路。由氨及二氧化碳与鸟氨酸缩合形成瓜氨酸、精氨酸,再由精氨酸分解释出尿
素
DNA半保留复制概念: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 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DNA聚合酶共同性质是:[1]以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为前体催化合成DNA;[2]需要模板和引物的存在;[3]不能起始合成新的DNA链;[4]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的3'-OH末端;[5]催化DNA合成的方向是5'→3' 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到 RNA的转移。即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
的过程。
密码子的性质1. 通用性:2. 简并性:3. 连续阅读无标点:4. 不重叠5. 专一性: 肽链延长的三步::进位、成肽,转位
DNA RNA
碱基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AGCT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AGCU
戊糖 脱氧核糖
核糖
核苷 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组成单位 5’脱氧核苷酸
5’核苷酸
单核苷酸 dAMP dGMP dCMP dTMP
AMP GMP CMP 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