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民刑法先修班讲义背诵版全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法律事实体系

1.法律事实产生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权利,权利对应着义务,义务的违反产生责任。——这是民法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一条基本线索。

法律 事实 法律 关系 权利 义务 责任 2.法律关系包括权利义务,权利义务是可以被强制的;好意施惠关系不包括权利义务,是不可以被强制的。好意施惠关系的常见类型包括:请客吃饭、无偿领路、免费搭车、公交让座、受托购物。

3.民事法律事实简称法律事实,是符合民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根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法律事实

民事行为 (表意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 婚姻 收养 遗嘱 非法 民事 行为 意思通知:催告、要约的拒绝 准法律行为 观念通知:债权让与通知、承诺迟到通知 无因管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先占、添附中的加工、建造、创作、拾得遗失物 侵权行为、违约行为、缔约过失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合法民事行为 行为 事实行为(非表意行为) 事件 出生、死亡、海啸,地震,时效期间的经过、罢工 4.行为与事件的区分在于是否受到人的意志的影响与左右;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分在于是否含有意思表示(权利意图);这里的权利意图必须是设立、变更和消灭民事权利义务的意图(主张、保护、宣示、伤害民事权利的意图不构成意思表示)。

5.下列不属于表意行为:催告、债权让与通知、要约的拒绝、承诺迟到通知、先占、创作;下列属于事件:出生、死亡、时效期间的经过罢工。

6.表意行为的特征在于必须包含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一种权利意图的外在表达。单

方允诺、遗赠、合同、合伙协议等均为表意行为。

7.表意行为又称民事行为,根据法律对其权利意图的评价区分为合法表意行为(民法法律行为)和非法民事行为(有瑕疵的民事行为),后者具体包括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三种情形。

8.因暴雨B家池塘的鱼进入C家的池塘产生何种法律关系?答:混合如果没有人为因素,例如鱼自己跳过去属于事件;如果有人为因素比如C抓起B的鱼扔到自己的鱼塘属于事实行为。讲义中的例子属于事件。

一S、与意思表示的相关知识体系

1.判断是否构成意思表示和判断意思表示的效力是两个问题,例如,“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这个表述属于意思表示,但是该自书遗嘱是否能够生效,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满足继承法对自书遗嘱生效的要件,即“自书遗嘱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2.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 表意行为 事实行为 包含权利意图 不包含权利意图 法律后果取决于法律对该权利意图的评价 法律后果取决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举例:一个有效的遗嘱可以使得遗嘱人的遗产按照其遗嘱中的方案完成分配,这个法律后果是法律无法规定的,法律仅仅是认可了该遗嘱的效力而已; 但是,因先占而取得所有权、创作取得著作权、侵权承担侵权责任都是法律的直接规定,这些行为中没有权利意图,发生何种效果需由法律直接规定 3.此题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何在必须掌握(答案ABCD) 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意思表示?(多选) A。我跪着向天祈祷、给我勇气面对一切好不好 B。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C。吃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D。(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E。给我一杯忘情水,还你一颗定心丸

4.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

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行为能力制度仅仅适用于表意行为,不适用于事实行为,因此,未成年人可以因创作而取得著作权。

6.完全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民事行为有效(准确地说,是不因行为能力瑕疵而无效,下同);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行为能力范围之内的民事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纯获利益的民事行为(接受奖励、报酬、赠与等)有效。 7.无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单方行为无效,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超越能力范围的单方行为无效,无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合同行为无效,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超越能力范围的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8.民事行为即表意行为,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有三要素,即主体、意思表示和标的;民事行为根据是否符合生效要件的要求,可以分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就是民事法律行为。

9.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主体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标的合法——满足全部三项要件者,该民事行为生效,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中所追求的权利意图得到法律的认可;如上述三项要件有一项或者几项不达标,则为非法民事行为,具体包括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三种情形。

10.无效民事行为的特点是自始、确定、当然无效;无效民事行为的后果不是没有任何效力,而是不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11.无效民事行为(无效合同)的法定事由包括: (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具体包括:①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其能力范围之外的单方行为无效(如订立遗嘱、抛弃价值较大的物品等);②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行为和单方行为均无效(纯获利益行为、小型化、定型化的行为除外)。

(2)意思表示不自由而且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 (5)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6)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2.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特点是,该民事行为已经生效,但可以被撤销,是否被撤销取决于当事人是否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

13.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法定事由包括:(1)受欺诈而订立的行为(不伤害国家利益);(2)受胁迫而订立的行为(不伤害国家利益);(3)乘人之危的行为;(4)因重大误解的行为;(5)显失公平的行为

14.欺诈和胁迫的关键区别在于,欺诈是当事人因对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而陷于错误,最终“自愿”地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胁迫则是在对方当事人的要挟下,“不自愿”地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15.表意行为在民法体系中具有关键地位,如在物权变动中,区分表意行为而产生的物权变动和非表意行为而产生的物权变动而适用不同的物权变动规则;在违约责任中,区分基于表意行为而产生的约定违约责任(定金、违约金)和非表意行为而产生的法定违约责任(损害赔偿金);在继承法中,区分基于表意行为而产生的遗嘱继承和基于非表意行为而产生的法定继承;在不当得利中,区分基于表意行为而产生的给付型不当得利和基于非表意行为而产生的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二、法律关系体系

1.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他组织包括个人合伙(无法人资格)、合伙企业(无法人资格)、个人独资企业(无法人资格)、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法人资格)、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满足中国法人条件者有法人资格)和外商独资企业(满足中国法人条件者有法人资格)。

2.自然人享有完整的人身权和身份权,法人享有财产权和有限的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和名称权),法人不享有身份权。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慧成果和人身利益。物权的客体原则上是物,例外的情况,还包括自然力、权利和虚拟财产;债权的客体是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4.以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物权类型包括:权利质权和在土地使用权上设立的抵押权和地役权等。

5.一本正式出版的作品上可以包括四项权利:作者的著作权、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读者的所有权和作者的债权人的权利质押权(以著作财产权出质)

自然人:得享有一切人身、财产权 主体 法人:享有财产权、一定范围内的人格权,不享有身份权 其他组织:个人合伙、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三资企业 物权法律关系:物(有体物、自然力、权利、虚拟财产) 债权法律关系:行为 客体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智慧成果 人身权法律关系:人身利益(不是人本身) 内容:权利、义务、责任 基于表意行为而发生变动 基于事实行为而发生变动 变动: 基于事件而发生变动 时间: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保证期间等。

民刑法先修班讲义背诵版全稿

一、法律事实体系1.法律事实产生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为权利,权利对应着义务,义务的违反产生责任。——这是民法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一条基本线索。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权利义务责任2.法律关系包括权利义务,权利义务是可以被强制的;好意施惠关系不包括权利义务,是不可以被强制的。好意施惠关系的常见类型包括:请客吃饭、无偿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ma5i280mr3j4le87moy0088t3x4ji00jj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