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单单是“传授解惑”,也需要倾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一、课题的产生
前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二、活动目的
1、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
2、让学生了解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了解有关父母的感人故事,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三、活动过程:
全班学生围绕“走进爸爸妈妈”这一主题进行实践活动。 (一)活动计划。
1、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2、活动过程: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成长经历等,做家庭情况调查表,体会父母的辛劳,帮父母做家务,制作小贺卡等。 (二)活动步骤 1、成立活动小组
同学们经过讨论,将实践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选出小组长,确定组员,并填好表格。 这四个活动小组分别是:
A组 采访组 通过问卷、采访形式调查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以及为了子女付出的爱,收集家长们的意见。
B组 调查组 通过调查家庭收支情况,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学习理财技巧,制定消费计划。
C组 行动组:通过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出一版墙报,手抄报。
页脚
D组 资料组:搜集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并以画图,送小贺卡等形式回报父母的爱。 2、指导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 (三)各小组活动情况。 片断一、确定采访容,制作表格。
采访组的成员讨论采访容,确定四个小话题: ① 名字的由来 ② 成长的足迹 ③ 母子了解知多少 ④ 倾听父母的感受 片断二、制作调查表
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家庭消费收支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收支情况,体会父母的辛劳,并且制定出消费计划,量入为出。 片断三、
行动组的同学除了帮父母做家务之外,他们还出了一版墙报,并在墙报上集体签名。小学生做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老师的督促,他们能自觉地完成。
片断四、
资料组的成员带着好奇心,上网查阅资料。由于地区原因,本校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不是很高,平时少上网,他们都觉得异常新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慢慢地查找资料。过后,他们都说:电脑真神奇。 四、成果展示
两个星期过去了,《走进爸爸妈妈》这个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结束了。在活动成果展示会上,同学感到异常兴奋,他们都急于把自己的喜悦和收获和别人分享。
(一)采访组的同学急不迫待地把采访的容读给大家听,小组长王钰熹还告诉大家如何做一个令父母喜欢的好孩子。
(二)调查组的吴子怡等同学拿出他们的调查表,告诉同学们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钱,节省开支,并制订了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计划,学习理财技巧。
页脚
(三)资料组的同学找到了许多有关歌颂父母的诗歌、名言、故事。如古诗《游子呤》:慈母手中浅,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颂母亲的名言:
①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考歌》 ②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③母亲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 罗兰
④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
他们还查找到了《母亲节的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少年包拯》等等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 五、教师点评:
积极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不但懂得关心父母,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回报对父母的爱。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组织能力。
页脚
剪 纸
一、活动主题:剪纸 二、主题设计背景: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创作基础,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建国以来,剪纸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剪纸艺术劳动得到了尊重,剪纸创作空前繁荣,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早已从农村走进了城市,走进了机关、学校、厂房、军营。从事剪纸的人也已不再局限于农村老大爷、老大娘或少数的职业艺人,不但学生学剪纸,工人、教师、科学家也在学,甚至有的专业画家也在研究民间剪纸,从中吸取营养,并有优秀作品出现在艺术节和商品广告中。剪纸不仅广泛存在于民间,而且是学生喜爱的艺术项目,故我们选择这个项目。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参观,使孩子们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古老艺术之一,增强孩子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美的欣赏与创造力。
2、通过孩子们亲自参与剪纸创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3、让学生展示作品,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参观“剪纸作品展”,调查了解剪纸的意义。到社区、家庭、网上寻找剪纸的图片及介绍和应用,欣赏剪纸艺术作品。
2、学生分组整理寻找到的资料及所拍照片,写收集过程的介绍和欣赏感受。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中学参观了“中学生剪纸作品展”的部分作品,中学的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剪纸的历史和技巧,每幅作品的来源、应用、艺术性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老师也要求同学们分组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有关剪纸的图片,了解它们的用途和对作品欣赏的感受。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2、每小组派一个代表用投影仪边介绍边展示参观过程的照片及收集到的剪纸图片及观后感。
3、板书活动容: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4、展示并让学生欣赏本节课要学的两种剪纸作品:(三个分别完整的花和鱼的
页脚
图样)。请同学们简单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请大家试着模仿剪出其中一件作品。
5、针对学生在模仿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辅导,归纳剪纸步骤。 板书:①折、②画、③剪、④展开。
6、教师示剪出“花”图样,边示边解说:将一方形色纸上下对折,在底边取中心点O,以O为固定点,按60°角分成3份折叠在一起,然后在折好的纸上画半个图样,剪好后展开就有三个完整的图样。 7、教师再用同样方法示剪出“鱼”图案。
8、学生练习剪纸(可选其中一种,也可自由剪出自己喜欢的事物)。把剪好的作品贴在每小组一的大白纸上,并在作品下面写上各自的(放轻音乐)。 9、学生作品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把本组的作品贴在展板上,同学们自由欣赏作品)。
10、指名同学谈对作品欣赏的感受。 11、教师小结,提出新的任务进行研究。
同学们,从这节剪纸课可以看出你们对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听了你们对收集、参观等过程的介绍,老师欣喜地看到你们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母亲节即将来临,你们有什么打算?(生:剪出漂亮的各种图案制成贺卡,送给妈妈)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如果要把刚才我们所剪的每种作品的三个图样变成六个图样,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课后分组去研究尝试。(出示六个图样的“花”、“鱼”作品):
页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