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
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立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技法之一:在事件中寻找独特感悟 ○原文摘引
智斗小老板
……
我知道他的“凶狠”是一种战术,便将计就计,立即还他一句“不卖就罢!”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老板马上露出和颜悦色:“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份上,我再优惠一点,15元。” 我见这一着还真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努力装出十二分的无奈:“老板,我身上只有10元钱,不买了。”说完真的转身就走。
老板一见,急了,连忙说:“好吧,10块就10块。”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瓷奔马,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通红,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10块钱……”
老板讪讪地笑了,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特精。”
一场“智斗”结束了,接过钱和和瓷奔马,我心中隐隐升起一股自豪,啊,我学会了讨价还价。
○升格展示
成长的困惑
……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小娃娃,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
1
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通红,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10块钱,其余40元是同学的。”
老板讪讪地笑了,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特精。”
拿着瓷奔马,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自己的表演,颇感得意,可也隐隐觉得丢失一点什么。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妈妈,妈妈夸我:“到底长大了,不再天真了。”天哪,做人必须工于心计,巧于周旋,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敢长大。
○成功揭秘
“我”智斗小老板,让他败在我的手下,故事可能是真实的,也颇有趣味。但是这样的故事给人怎样启示和教益呢?似乎在召示人们为人无须太老实,必须学会讨价还价。这样的立意显然是浅显的,甚至是错误的。升格文没有改变基本事实的叙述,只是将题目“智斗小老板”改为“成长的困惑”,并在结尾加了一个感叹性的句子,这一增一改改去了浅俗的沾沾自喜,增加了成长的困惑:做人要工于心计,巧于周旋,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这就提出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我们欣赏纯洁和真诚,但是生活又常常逼着我们放弃纯洁和真诚。显然,这样的立意揭示了人生的无奈,要比原文深刻得多。
文章的成功启示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事实的记述和描写上,不能停留在自我的原始感觉上,而要在记叙的基础上努力寻找独特的感悟,用深刻的思想来展示自我,警醒世人,取悦阅卷老师。
技法之二:用警策性语句升华主题 ○原文摘引
温暖的阳光
……
我那么激烈地反抗妈妈,她妈妈不会轻易饶过我吧,那一次,她温和地批评我,我还三天没理她呢。那么,妈妈究竟会有什么惩罚手段呢,我想了许多可能,没有想得妥当,只觉得有些口喝,便开门找水喝。打开门,我愣住了,妈妈正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备课呢。听见动静,她转过头不,我看见她一脸笑容,毫无怒色。她仰脸看着我,问道:“没哭?”我没着声。她连忙起身,倒了一杯牛奶,递过来:“渴吧,牛奶既能解渴又能消气呢。”我接过牛奶,一饮而尽。
这时,我有说不尽的惭愧,啊,母亲,你永远是我的好母亲。 ○升格展示
抹不去的阳光
2
……
我那么激烈地反抗妈妈,她妈妈不会轻易饶过我吧,那一次,她温和地批评我,我还三天没理她呢。那么,妈妈究竟会有什么惩罚手段呢,我想了许多可能,没有想得妥当,只觉得有些口喝,便开门找水喝。打开门,我愣住了,妈妈正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备课呢。听见动静,她转过头不,我看见她一脸笑容,毫无怒色。她仰脸看着我,问道:“没哭?”我没着声。她连忙起身,倒了一杯牛奶,递过来:“渴吧,牛奶既能解渴又能消气呢。”我接过牛奶,一饮而尽。
这时,一束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客厅,照在妈妈的脸上,只见她的脸有如绽放的鲜花,满面春风,显得特别地美丽。她挥手,理了一下散乱的鬓发,光依然停留在她的脸上。我的心突然一动,啊,母爱不正是这和煦的阳光吗,即使你恼怒它,厌弃它,它也依旧照拂着你。
啊,大爱无形,大爱无言,挥之不去,拂之依旧! ○成功揭秘
原文将母爱比喻成阳光,写母亲不计较“我”粗暴的态度而依然精心呵护“我”,使“我”感受到母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立意不能算错,但过于一般化,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感知水平上,不能显示高中生应有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升格文增加母亲拂理鬓发、阳光在脸上拂之不去的细节,再以警策性语句“大爱无形,大爱无言,挥之不去,拂之依旧”作结,这就使文章超越了对母爱的一般性歌颂,有了哲理性的主题,对读者更具有启发意义。
升格篇的成功告诉我们,用警策性语句来提炼主题对于实现文章的深刻至关重要。所谓警策性语句,就是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语句。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只言片语,就可成为全篇的警策。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要用精警的语言来提炼和揭示主题,造成高屋建瓴、气势不凡之势。
技法之三:用经典的光辉映照主题 ○原文摘引
牵动我心的声音
……
组长发现本子是她的,嚯地立即丢开,落到了一女生的桌上。只见那女生把嘴一撇,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用两支笔夹起本子,猛地向后甩去,作业本像炸弹一样在班里炸开了,你扔给我,我扔给你,最后竟落到我的桌上。怎么办?我们是朋友,递给她,理应如此;但是,此刻她正是大家取乐的对象,我将本子给她,将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仿佛看到了嘲笑的眼神,听到了讥讽的声音,我不想孤立自己,于是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埋头做作业。
3
这时,一双手伸过来,抽走了那作业本。那双手我认得,它扶过我,在我跌倒在地爬不起来的时候。我没有抬头,我不敢看她,却感到有寒得如冰一般的箭直刺我的心头。
“我们还是朋友吗?”一个沙哑并渗透着绝望与无助的声音,很轻,但我感到谴责的力量,我的心都随着它的音调而颤抖。
○升格展示
牵动我心的声音
……
“我们还是朋友吗?”每当我想起那句话,我就会想起鲁迅笔下的人物,想起《药》里那些颈项伸得很长的看客,想起《阿Q正传》里兴奋不已的看客。是的,我不是阿Q,我没有欺侮小尼姑,我只是看客,孤立无援的小尼姑被阿Q欺侮时麻木不仁的看客。然而看客和阿Q一样,他们没有没有是非观,没有正义感,只有一颗麻木的心,在别人的痛苦上寻找快乐和慰藉。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快一个世纪了,想不到他笔下的看客依然健在,而其中竟然有我!
我生在当代中国,身躯里仍然保留着阿Q们部分的落后基因,我离现代文明还有相当的距离,不是一个彻底的当代人。
○成功揭秘
原文的主题在于关爱他人,善待朋友。这是一个老生常谈、数见不鲜的话题,从小学写到中学,从初中写到高中,“见人之所见,言人之所言,发人之所发”,立意缺少过人之处。升格文则以鲁迅的国民性思想为基础,将自己在“闹剧”中的表现和鲁迅笔下的看客联系起来,指出自己的“身躯里仍然保留着阿Q们部分的落后基因”,提出如何构建当代人精神文明的重大问题,主题显然比原文深刻得多。
记叙文不仅要结构精致,描写生动,而且还要有深刻的主旨;把事情和人物写得生动形象固然重要,透过事件和人物,给人提供更深广的思考,同样重要。怎样才能有深刻的主旨呢?我们自身的功力不足,不妨借助经典著作,用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烛照自己笔下的事件和人物,用大师们的思想来辉映文章的主题,从而克服思想的平庸,实现主题的深刻。
技法之四:让主题有点批判的锋芒 ○原文摘引
童心永在
……
有一天,他评价一个同学的文章:“在座位上一直照顾你,你就觉得他是好老师,感
4
情可能是真挚的,认识上却有些问题,他照顾了你,其他同学怎么办?”这倒也是,不过,老师也是人,怎能没有一点人情呢?我们问他做班主任时调位置有没有照顾过个别学生,他说:“正因为谁也不能没有人情,所以要用制度来保证公正。”他就给我们讲了他做班主任时调位置的“制度”: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个子高矮分成两部分,矮个子坐前三排,高个子坐后三排;位置自由挑选,两周一轮换,组与组对调,排与排对调。
我们不能不佩服,这是一个好制度。这样一来,谁也不会在哪一个位置上呆得很久,这次坐在最好的位置上,两周后你就得放弃这位置。更主要的是阳光操作,杜绝特权,用制度保证人人平等。有同学说刘老师过于理想主义了,刘老师一听,孩子似地瞪大眼睛反问:“难道我们不应该有点理想吗?年复一年地重复眼前的现实,社会还能有进步吗?”
童心永存,青春不老,啊,刘老师,我们敬爱你! ○升格展示
独特的风景线
……
那天,讲课之余,他说要让我们看一样新玩意,便拿起鼠标,捏着两端的连线,轻轻一拉,本来不长的连线便延长了许多,他再轻轻一拉,两端的连线快速收缩,很快就只剩鼠标而不见连线了。他反复演示,然后他把鼠标高高举过头顶,得意地说:“这是我从女儿那里刚刚要来的。”
一个新式的鼠标竟让他如此兴奋,简直就像一个孩子。对,刘老师就是一个孩子,他年过六旬而坚守童心,远离世俗,在这个过于成熟的社会里,实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成功揭秘
原文通过几件小事刻画了一位童心依旧的老教师形象,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敬重之情。升格文保留原文的叙述,将标题“童心永存”改为“独特的风景线”,突出刘老师的独特;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演示新鼠标的细节,进一步突出刘老师的童心;同时,将原文结尾直接赞颂的句子改为“他年过六旬而坚守童心,远离世俗,在这个过于成熟的社会里,实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把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把对刘老师的赞颂和对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这就使文章的主题有了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批判,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记叙文写作中,如果能增加一点批判的锋芒,就能显示作者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显示其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从而实现主题的深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