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斗鸡
概述:漳州斗鸡——主产于福建省漳州市,它是以角逐为主的玩赏型鸡种,具有精干结实、敢打善斗等特点。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标记,漳州斗鸡与中原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并称为中国四大斗鸡。2000年,漳州斗鸡被列入**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漳州斗鸡——主产于福建省漳州市,它是以角逐为主的玩赏型鸡种,具有精干结实、敢打善斗等特点。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标记,漳州斗鸡与中原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并称为中国四大斗鸡。2000年,漳州斗鸡被列入**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漳州斗鸡形态特征
漳州斗鸡体型高大,胸深体长,骨骼粗壮,肌肉丰满结实,身形似鸵鸟。喙呈黄褐色。豆冠、呈红色。肉髯、耳叶无或短小。虹彩有白环、灰白、橘黄色三种。皮肤呈白色,胫呈黄色。
公鸡胸宽且深、呈长方形。头较小,脸皮紧,喙粗长而尖利,颈长而粗。胫长,两腿健壮有力。羽毛稀疏紧贴,羽色以绛红色、黄褐色居多。主翼羽黑、红相间,胸部几近裸露。腿部和翅膀的骨腔小、骨层厚、质坚硬,抗打击能力强。
母鸡颈细,身长,四肢较短,胸宽深而圆,腹部发达、呈方形。羽毛多呈红褐色或棕黄色,颈羽呈棕色,背羽至尾羽呈黄褐色。
雏鸡大部分个体在头顶和背的正中有红褐色或黄褐色的粗线条斑纹,在背线两侧各有一条与背线同色而较细的条带,冠呈针尖粒状。
漳州斗鸡产地和分布
漳州斗鸡原产地为福建省漳州市,中心产区为漳州市芗城区和龙海市,主要分布于厦门、泉州等市。广东汕头和潮州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漳州斗鸡。
漳州芗城区地处闽东南沿海,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3m。年平均气温21.1℃,无霜期319~330天;年降水量1450~1612mm,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时数2060h,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及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极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漳州斗鸡生产性能
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雏鸡在30日龄前生长较慢,体重达到500克以后生长速度加快。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760克,母鸡1560克。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7.11%,母鸡78.33%;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81.55%,母鸡66.75%。
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鸡平均开产日龄300天。年产蛋数窝,每窝产10-12枚,平均年产蛋80枚。平均蛋重50克。平均蛋形指数1.29。蛋壳灰白色或浅褐色。公鸡性成熟期240天。公母鸡配种比例1:(5-10)。在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驯斗和育雏较好。母鸡就巢性很强,年就巢数次,每次20天左右。公鸡利用年限3-5年,母鸡2-3年。
漳州斗鸡品种利用
2003年从民间选购收集符合品种要求的成年漳州斗鸡,经隔离观察、检疫和过渡饲养后筛选公鸡20只、母鸡100只建立保种群。2004年又从民间选购公鸡20只、母鸡100只,按公、母鸡比例1:5和**批鸡一起组建零世代。随机组建40个家系,分别隔离饲养,封闭外来血缘,对每个家系和每一个个体进行编号,并做生产性能和系谱记录,母鸡42周龄开始留种,72周龄为一个世代。2005年组建第二世代核心群,2008年在漳州斗鸡原种保护场建立保种核心群三个世代,每个世代40个家系,种鸡数约240只(母鸡约200只、公鸡约40只)。漳州斗鸡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漳州斗鸡具有精干结实、敢打善斗、机警敏捷、耐力持久、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漳州等闽南地区,历史上就有玩赏斗鸡的习俗,近年来随着人们娱乐生活的丰富,斗鸡爱好者越来越多,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斗鸡培育和训练行家,总结实施配套饲养技术和斗鸡训练方法,促进民间斗鸡选种选配工作和斗鸡活动朝健康科学方向发展,使漳州斗鸡得以保护,斗鸡文化得到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