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娄多峰教授藤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娄多峰教授藤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

杨亚飞 冀春丽*

【摘 要】风湿病作为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所涉及的病因非常复杂,几乎各类致病因素都参与了风湿病的形成或演变,且多 “杂至,合而为痹”。尽管风湿病的病种多,表现复杂,各种风湿病及各个证候症状亦都有各自的病因病机,但从整体来看,总不外 “虚邪瘀”这一基本规律。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3(011)012 【总页数】2

【关键词】风湿病;藤类药;虚邪瘀学说

娄多峰教授为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医学60余年,建树颇多。尤其在风湿病领域,创立风湿病 “虚邪瘀”学说,治疗别具特色,疗效显著。为继承娄老的宝贵经验,现择其应用藤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如下。

1 常用藤类药

1.1 忍冬藤 甘、寒。入心肺经。本品具有清热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清络中之热,通络中之滞。用于风热痹病,湿热痹病。反四肢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身热、舌红者,为必用之品。其用量多为30~60g,最多曾用至120g,尤其兼喉痹者更佳。

1.2 青风藤 苦、平。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为祛邪平性药物,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内服煎剂一般为12~30g。其为治风寒湿痹之要药,且舒筋活血,壮骨利髓。配合黄芪、当归、白芍等应用,治风病软弱无力;配葛根、桑寄生、狗脊治风湿痹督的腰脊强痛。《本草汇言》曰 “青风藤,散风寒

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本草便读》曰:“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1.3 海风藤 苦、辛、微温。归肝经。功用祛风湿,通络止痛。本品苦燥、辛散、温通,为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脉拘挛的常用药,常与当归、桂枝、羌活、独活等配伍。《本草再新》载海风藤 “行经络,和气血,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

1.4 络石藤 苦、微寒。入心、肝、肾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肿痛,喉痹,跌打损伤。该药气味平和,主筋骨关节风热肿痛。凡筋脉拘挛,不宜屈伸者,服之每多获效。清·沈金鳌 《要药分剂》云:“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屈伸着,服之无不获效。”1.5 鸡血藤 苦、微甘、温。归肝经。本品气味平和,守走兼备。能化阴生血,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推陈出新。有润而不燥,补血不滞,行而不破之功。为补肝血,通经络,治疗痹病良品。如血虚,风湿入侵,经脉瘀阻而致麻木疼痛者,可与桂枝、当归、独活、桑寄生配伍。《饮片新参》有 “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风血痹症”的记载。由于其性偏温,阴虚火旺者忌用。临床常配当归、丹参。其内服煎剂用量多为9~30g,大量可至60g。

2 病案举例[1]

某某,男,18岁,农民。

初诊:5天前出现全身发烧,膝、肘、腕、指、趾诸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不能步履,痛处拒按,得凉则舒。兼有头晕,心烦不安,口渴引饮,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证属热痹。治以清热疏风利湿,活血通络。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21g,忍冬藤90g,土茯苓30g,萆薢30g,生地黄30g,香附18g,败酱草30g,络石藤30g,丹参30g。上药取9剂,水煎口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上方服9剂,热像基本消失,肿痛好转,能走路来诊,伴有头晕乏力。另拟清热益气养阴为主,兼祛风湿通络之剂。

处方:黄芪30g,忍冬藤60g,生地黄30g,络石藤24g,青风藤21g,萆薢15g,木瓜18g,陈皮9g,桑枝30g。上药取上药取6剂,水煎口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上药服6剂,肿痛全消,行走自如,但仍稍有低热,自汗。舌质红,脉正常。证属湿热未尽,正气待复。拟以益气健脾利湿为主,佐以养血清热。 处方:黄芪30g,土茯苓21g,白术18g,薏苡仁30g,萆薢18g,老鹳草30g,忍冬藤60g,木瓜18g,白芍12g,丹参21g,生地黄18g。上药取6剂,水煎口服,日1剂,早晚分服。

四诊:服上药6剂,热退,自汗止,诸证悉除。依上方继服6剂,巩固疗效。 按:此证为热痹。西医学称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因其病势急,热像重,治疗上必须以清热解毒为主,不宜妄投辛燥通络之品,以防助热耗阴。热证除大半后,当益气养阴,扶助正气。但必须注意清除余热,不然可死灰复燃,使病情反复难愈。本证在症状消失后坚持服一定时间的扶正药,多可根治,若见效停药治不彻底,可转为慢性,缠绵难愈。

热痹的治疗,单纯寒凉清热,不能流通气血,开其痹闭,常需佐用少量热药;

娄多峰教授藤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

娄多峰教授藤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杨亚飞冀春丽*【摘要】风湿病作为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所涉及的病因非常复杂,几乎各类致病因素都参与了风湿病的形成或演变,且多“杂至,合而为痹”。尽管风湿病的病种多,表现复杂,各种风湿病及各个证候症状亦都有各自的病因病机,但从整体来看,总不外“虚邪瘀”这一基本规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m5a63q927507xn0uyq64mg6283nbb00px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