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实验方案》的课程打算(修订)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21〕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份学科教学改良意见》(京教基二〔2021〕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打算(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打算》)。
一、 课程设置
第一条 义务教育时期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思想道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地址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二条 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和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条 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依照《课程打算》,逐级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
第四条 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打算,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确信整体课程安排。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
第五条 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刻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的教学时刻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温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第六条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舞学校依照学科、课型等踊跃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周总学不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第七条 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能够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利用,也能够与地址课程、校本课程统筹利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由区县、学校具体统筹安排,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第八条 一至六年级课程原那么上分类集中安排,如: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科学学科等课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进行,为学生制造更多自主探讨的时刻和空间。晨会、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等,由学校在学校自主学时内安排。
第九条 一至六年级要在课内留有作业时刻,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应全批全改。实践类课程中,鼓舞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讨类作业。
三、综合性课程的开设及选择
第十条 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为综合性课程。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和小学时期的科学均为必修课程。历史与社会、初中时期的科学、艺术为选
北京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