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三单元第4课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城东小学 袁革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建立起“牛”大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教师出示并简单介绍拉力器,再请两位同学用拉力器比比谁的力气更大。 学生用拉力器比试力量大小。
2. 提问:我们如何判断谁的力气更大?
引导学生认识“拉力器的弹簧被拉得越长,力气就越大”。
3. 引入主题:怎样知道两位同学的力有多大呢?我们可以用工具来测量力的大小。下面一起来认识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板书课题:弹簧测力计)
二、探索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 出示各种类型的实物弹簧测力计,课件展示图片。提问:这些都是弹簧测力计,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引导学生认识:虽然各种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结构不同,但都有类似的结构,分别是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和挂钩组成。(课件图片出示)
2. 根据课件的要求,初步感知并操作弹簧测力计。 (1)指认各部分名称,想一想都有什么作用。
(2)用力慢慢拉挂钩,看看弹簧怎么变化,指针怎么移动。
(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学生领取弹簧测力计,按要求观察、操作,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完毕后,交回实验材料。
3. 用力慢慢拉挂钩,弹簧怎么变化,指针怎么变化?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慢慢拉挂钩,弹簧会伸长,指针跟着伸长的弹簧移动,并指示相应的刻度。
4. 弹簧伸得越长,手拉挂钩有什么感觉?
由于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这个特点来测量力的大小,因此弹簧伸得越长,手拉挂钩就会感觉到受力越大。(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5. 学生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标出的符号,结合教科书中阅读资料部分,认识力的单位及其命名。(板书:力的单位:牛顿(牛) 符号:N)
6. 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大格有几个小格?每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7.教师在课件上显示不同分度值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带领学生观察刻度板,练习读数,分小组读数。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课件展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若不是需要先“调零”。调零的方法是移动刻度板,使刻度板上的“0”位置与指针持平。
(2)测量之前先估测,再实测。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量程)。
具体做法:可以将物体放在桌上,在测力时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
(4)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5)测量完材料盒里的物体后,可以测量身边的物体力的大小。 2. 实验之前,阅读作业本
教师强调一定要先估测物体力的大小,再实测,估测一个实测一个,比赛哪个小组估测得越来越准确。
3.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测量物体力的大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测力计并读数;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是否估测得越来越准确,是否超过最大量程……
三、研讨
1. 问题一: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弹簧被拉伸而产生的。 2. 问题二:实验时,你是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呢?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测量过程,描述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问题三: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先交流,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应用弹力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例子中的弹力是怎么产生的,进一步加深对弹力科学的理解。
四、拓展
1. 我们制作一个简易的测力计,用什么物品可以代替弹簧测力计里的弹簧呢?
学生交流想法,得出结论:可以使用橡皮筋来代替测力计里的弹簧。 2. 怎么确定刻度线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确定刻度线的方法。
3. 用课件或微视频出示“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材料、方法和正确画出刻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