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科学与艺术》导学案.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坪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下册导学案

课 题 备课 时间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新课导引

授课时间

12.科学与艺术

主备人

授课 班级

1课时

1、 学习摘引和转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2、

让学生懂得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事物不是孤立的,而且

普 遍联系的。

3、 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1、 让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2、 明白科学与艺术沟通的意义。 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理解。

我们常常以为科学与艺术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在科学与艺术之间 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许多伟大的人物既是科学家,也是艺术家,如达? 芬奇等。关于这一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科学与艺术》 的序言中做了精彩的阐述。

知识

超市 涅性。①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 解

“真理的普遍性” ?)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科学的自然定律,是由人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组成的,各种艺术品更 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所谓的“真 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 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 “真理的普遍性”。

【品味】科学的自然定律,是由人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组成的。各种

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

因此说,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 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慕理的 晋

《把酒问月》中写道:

【品味】画线句强调了人类的创造力,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

出真正的艺术珍品, 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举例论证。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 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 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② 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段析】列举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和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说明不同朝代、不同作者所写的同一题材的诗词一一咏月,虽然有相似和 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这就是“真理的普遍性”。 【品味】不管是唐代的李白,还是宋代的苏轼,他们笔下的“月”虽 经历了朝代的更替,但“月”还是那个“月”,依然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 们,这就是艺术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 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段析】举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概莫能外。 【品味】举例论证。 情感越珍贵,区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 优秀。③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 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段析】结语,重申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情感”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 鸣、反应。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 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 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 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 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段析】本段揭示了科学家“创造”科学的方法,是“对自然界的现 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品味】科学家“创造”科学的方法,是“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 准确的抽象”。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 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 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 宇宙。 【段析】本段以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为例,证明科学是人类智 慧、人类“创造力”所为。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讲科学的创造力。 【品味】列举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证明科学是人类智慧、人 类创造力所为。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 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④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 “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品味】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其覆盖面是极广的。但它的 应用形式再多再广, 它的本身是不会变的。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 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 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 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 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 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 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⑤ 列举“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 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段析】以极其典型的事例,举例论证第九自然段的观点一一科学的 普遍性。 第二部分第二层:讲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第二部分:具体论证论点。 【品味】举例论证。这是极为典型的科学普遍性的实例。 科皇家\L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它适用于所 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 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 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 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段析】论述科学和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科学的 普遍性真理性)植根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品味】科学的普遍性涵盖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因为“科学家追求 的普遍性” “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 性” “植根于整个人类”。这就是说科学的普遍性植根范围要大于艺术家 ■'性 ° -“尽管科学的普遍性……有着很强的关联”是过渡句,前半句承上, 后半句启下。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 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 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它的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 吗?而没有智慧

1lxd28pz5z44s0w0d4ij47hq70zb7d011u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