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 复习前五段所学内容。
(2) 积累6—8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第6---8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第4段和第5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两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自主学习:
1、提问前五段重点字词、句子。
2、总结6—8段中重点词语、句式: (1)重点词语: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失:散失。失,同“佚” 考.
之行事:考,考订。 稽.
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通.
古今之变:通,通晓。 草创未就.
:就,完成。 就极刑而无愠色..:愠色,恼怒的脸色。. 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虽万被戮:戮,侮辱。
下流..
多谤议: 下流,古义:处于卑贱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口语:古义:说话。 今义:说话时使用的语言。以通.
其狂惑:通,抒发。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无乃,恐怕……吧? 剌谬:完全相反。 虽欲自雕琢..:雕琢,修饰,美化。 曼辞..
以自饰: 曼辞,美好的言辞。 于俗不信..:不信,不被信任。 (2)、重点句式: 虽万被戮:被动句
今1
于俗不信:被动句 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 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段作者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原委:草创未就,会遇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宗旨: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本段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史记》的有关情况?这和上文有何联系? 明确:
主要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和宗旨,以及忍辱成就此书后的最大心愿,而这些又“难为俗人言”,只能向任安倾诉,同时也向任安说明自己不能答应他“推贤进士”,实在是想效法先贤,发愤著述,写成《史记》以“偿前辱之责”,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呼应前文。
3、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自己忍辱负重,活下来的勇气就是著述《史记》 二、研读第七、八段,完成问题。
1、哪些句子表述了作者受辱之后深不可灭的羞辱感?(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明确:仆以口语------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司马迁为什么要再次向任安表述深不可灭的羞辱感?第七段和第三段有何关系? 明确:寓悲愤于自贬,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希望得到理解。第七段和第
三段相照应。 3、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
七段:再次倾诉遭受酷刑后产生的深不可灭的耻辱感,答复任安的问题。第八段:书信结尾
三、全文回顾: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1、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草创未就”“惜其不成” 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
2
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检测清盘:
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思垂空文以自见 C、放矢旧闻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E、则仆偿前辱之责 F、及罪至罔加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B)
A.意气勤勤恳恳 B.仆虽怯懦,欲苟活 ....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3、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D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4、名句默写
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5翻译重点句子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3
(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5)姑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