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职业技术学校 刘老师
大纲分析: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教材分析:
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析:
数列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用具:ppt
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究发现阶段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1:
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word.
word.
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1+2+3+…+100。
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 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1+100)+(2+99)+……+(50+51)=101×50=5050 【设计说明】 了解历史,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紧扣核心。
问题呈现2:
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在知道了高斯算法之后,同学们很容易把本题与高斯
算法联系起来,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
引 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将图与高斯的倒序相加结合起来,让
他们借助几何图形,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1?21)?21s?获得算法: 212 【设计说明】
?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探究发现1:
问题3:如何求等差数列 ?an?的前n项和Sn?由前面的例子,不难用倒序相加法推出 sn?a1?a2?a3??an sn?an?an?1?an?2??a1
n(a1?an)公式1?sn?
2
【设计说明】
在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问题呈现3提出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鼓励学生利用“倒序相加”的数学方法推导公式。 探究发现2:
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出等差数列公式2 问题4 已知首相a1,项数n,公差d 如何求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
复习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n(a1?an)公式1Sn?2word.
word.
n(a1?an)n[a1?a1??n?1?d]
Sn?? 22 n?2a1??n?1?d?2na1?n?n?1?d????
22
n(n?1) 公式2Sn?na1?d2
探究发现3:
有这样一个梯形,上底长为a1(m),下底长为an(m),高为
n(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面积公式:
S?n?a1?an?2n(n-1)Sn=na1+d2
【设计说明】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帮助学生记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让学生对于“数形结合”的理解更加深一层。 公式应用
? 根据题目选用公式 ? 利用通项求中间量 ? 依据条件变用公式
例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8,a20=106,求s20
分析:本例提供了两个数据,学生可以从题目条件发现,只告知了首项、尾项和项数,于是从这一方向出发,可知使用公式1,达到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的教学目的。 解:由已知条件得
word.
word.
20?(-8+106) s20= =980
2例2、求等差数列1,4,7,10…的前100项的和。
分析:本例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引导学生使用公式2。事实上,根据提供的条件再与公式对比,通过两种公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应该根据信息选择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
解:已知a1=1,d=3,n=100,
100?(100-1)所以有s100=100×1+ ×3=14950
2巩固练习:
1、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Sn (1)a?5,a?95,n?10;1n
(2)a1?100,d??2,n?50;2、求等差数列-13,-9,-5,-1,3…的前100项的和 课堂小结:
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逆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第10页 习题6.2.3:1、2 选做题:课本第12页 第8题
【设计说明】出选做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介绍高斯的算法,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求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推导公式的“倒序相加法”这一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倒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