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月考― PAGE 8 ―政治试题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试卷说明: 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题由第 =1 \\* ROMAN I 卷和第 =2 \\* ROMAN II 卷两部分组成 第 =1 \\* ROMAN I 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认为先有鸡,有认为先有蛋,还有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①哲学是指导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 “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发展的关系
D.发挥哲学指导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4. 哲学是遭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 A.具体科学 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具体科学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之科学 D.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动灵魂科学之科学 5.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玩乐的艺。”这句话可以说明( ) ①哲学与科学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 ④有了哲学思想,就是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思想高尚的,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8.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0. 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11.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12.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13.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 ) ①康德: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5.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17.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8.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19.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0.《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这是 ( ) A.古代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1.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 ) ①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②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③都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2.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
因为 (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作用,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 ) A.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 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
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 )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5.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 )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第 =2 \\* ROMAN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 材料一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起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们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解释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材料二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 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 第一推动力”。综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 27.2016年4月底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暴雨洪涝造成中国南方11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受灾。造成1517.9万受灾,死亡101,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亿元民币。灾难过后,大多数们开始积极地重建家园,但也有一些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试判断上述二种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A D B D C C C D D B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A B B D B B A B B C B C 二、非选择题 26. ①从材料一看,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这说明具体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4分)②从材料二看,从事科学研究必然受到已有世界观的影响,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分) 27. ⑴第一种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分)
⑵第二种属于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