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财政学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 )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和节约的税收四项原则
A. 瓦格纳 B. 亚当·斯密 C. 穆勒 D. 萨伊 2.我国增值税的一般税率为( A )
A. 17% B.13% C. 6% D.4% 3.1994年我国实行了( C )
A. 利改税 B. 增值税改革 C. 分税制改革 D. 营业税改革 4.下列属于财政消费支出的有( B )
A. 债务利息支出 B. 科学文化支出 C. 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 自然垄断行业支出 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科技三项费用的内容( D )
A.新产品试制费 B. 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 C.中间产品实验费 D. 产品鉴定费 6.影响一个国家宏观税收负担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D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经济结构 C. 经济体制 D. 消费者价格指数 7.对公司分配的利润按较低的税率征税,对公司的保留利润按较高的税率征税。这种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配合
方式称作( B )A. 古典制 B. 双税率制 C. 减免税制 D. 归集抵免税 8.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品税的弊端( C )
A. 不符合纳税能力原则 B. 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C. 征收不方便 D. 缺乏弹性 9.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和文化体育业适用( B )的营业税税率 A.1% B.3% C.5% D.10%
10.财政对公共企业的投入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直接投资、贷款和( A ) A. 补贴 B. 出口退税 C. 股权 D. 利税
11.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全体居民和公民不论其有无收入和是否就业,都可以享有国家制定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这种社会保障模式称为( A )
A. 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 B. 社会保险型模式 C. 强制储蓄型模式 D. 国家型保障模式 12.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以通过对不同项目的( C )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支出项目
A. 公平程度 B. 产出效率 C. 成本与收益 D. 实施主体
13.由于财政补贴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特定的国家政策而安排的支出,因此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的调整,从而灵活地掌握补贴对象、补贴数量、补贴方式和补贴环节等内容。这是财政补贴的哪一种特性( B )
A. 政策性 B. 可控性 C. 时效性 D. 特定性 14. 单纯以承包对象而分类设置的社会保险税模式,以( A )为代表
A. 英国 B. 美国C. 德国 D. 日本 15.下列哪种现象属于逆向选择问题( A )
A. 购买旧车 B. 购买汽车保险 C. 房屋装修 D. 汽车维修 二、名词解释 1.税收公平原则
答:财政体制指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它是国家财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制度。 2.关税
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3.公共规制
公共规制是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4. 企业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5. 转移性支出
答: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而支出,主要有
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6.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7. 收入型增值税
计算增值税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 8. 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税率的一种形式,即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三、问答题
1.简述宏观税收负担的概念,并写出其计算公式。
答:宏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作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额*100%
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2.简述税负转嫁的定义及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含意:
(1)税负转嫁是税收负担的再分配。
(2)税负转嫁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运动过程。 (3)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变化实现的。
3.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商品税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以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为标准 以课税环节为标准 以商品的计税依据为标准 以商品课税的课征地点为标准 以是否存在税负转嫁问题为标准 一般消费税、个别消费税 单阶段课征、多阶段课征 从价税和从量税 国内商品税、国外商品税 直接消费税、间接消费税 4. 简述资源税的分类。 答:1、资源税概述
资源税是就占用国有自然资源课征的一种税。资源税的资源,一般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资源。如土地、矿藏、水利、森林等,即自然存在的劳动对象。
2、资源税的分类
资源税按其课征的目的和意义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 (1)一般资源税指国家根据需要,对使用某种国有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取得应税资源的使用权而征收的一种税。 这种税是体现普遍征收,有偿开采的原则,具有收益税的性质,是对绝对地租的征收,它体现了对国有资源的有偿开采,是国家以垄断所有者的身份收取的补偿。
(2)级差资源税指国家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于资源条件的差别所取得的级差收入课征的一种税。
开征级差资源税的目的,就是利用税收的形式调节资源使用者因资源条件的差别而取得的级差收益。征收级差资源税,一方面有利于资源开发者在同等水平上开展竞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使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资源开发者为追逐高额利润,造成资源的浪费。 5.简述关税的分类。
答:1、按关税政策分类,可分为财政关税政策和保护关税政策两大类。
财政关税是主要为了发挥灌水的财政职能,以取得一部分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开征的关税。财政关税一般把进口商品的数量多,消费量大的商品列入征税对象范围,从而使收入充足可靠。
保护关税主要是为了发挥关税的经济职能,以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为目的的一类关税。保护关税一般把那些本国需
要发展,但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列为征税范围。不同的商品需要保护的程度不同,往往要采用差别税率。
2、按照征收标准分类,关税可分为从价关税、从量关税、复合关税、选择关税和滑动关税等。 (1)从价关税:是以货物的价格为计征标准而计算征收的关税。
(2)从量关税:是以货物的计量单位(如重量、数量、长度、体积等)为计征标准而计算征收的一种关税。 (3)复合关税:是对同一种进口货物同时采用从价与从量两种标准课征的一种关税。
(4)选择关税:是对同一种进口货物,同时规定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课征的关税。
(5)滑动关税:是对某种进口货物规定其价格的上、下限,按国内货价涨落情况,分别采用几种高低不同税率的一种关税。当进口货物价格高于上限时,减低税率;低于下限时,提高税率;在幅度以内的,按原定税率征收。
6.简述商品税的演变过程。
(1)关税:国境关税最早出现在英国,其他国家在到19世纪中叶才最终废除国内关税,建立统一的国境关税制度。 (2)营业税、货物税等:营业税首创于1791年的法国,其后各国相继仿行。货物税的雏形是罗马帝国的市场捐,不论是营业税还是货物税,均是课征于国内各种商品(或货物)的生产与销售阶段,是对消费品课税。
(3)增值税:增值税这一概念1917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的亚当斯首先提出。当时的名称不叫增值税而叫营业毛利税,这与现在的增值概念相近。1921年德国西蒙斯正式提出增值税的名称,并详细阐述这一税制的内容。然而,增值税的实践活动直到1950年代才在法国开始。 (P181) 7. 公司所得税有何经济效应?
答:税收效应是指政府课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政府课税除为满足财政所需外,总是
要对经济施加某种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何,不一定会完全符合政府的最初意愿,纳税人对政府课税所作出的反应可能和政府的意愿保持一致,但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与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比如课税太重或课税方式的不健全,都可能使纳税人不敢去尽心尽力地运用他的生产能力。又如政府课征某一种税,是想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但执行的结果可能是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凡此种种,都可归于税收的效应。
税收效应在理论上常分为正效应与负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等。在实际分析中,根据需要,税收的效应还可进一步分为储蓄效应、投资效应、产出效应、社会效应、心理效应等等。
8.社会保险税有何特点? 答:(1)社会保险税的强制性和非对等偿还性较弱,是一种目的税。
(2)社会保险税具有累退性,由于社会保险税采用比例税率,并对应税所得额采取封顶做法,对超过工资限额的部分不征税,因此具有累退性。
(3)社会保险税征管简便。通过源泉扣缴的方式征收。征管上较为简便,征纳成本较低。 9.何为微观税收负担,如何测算?
微观税负,是指某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或某一经济事件过程中,所缴纳的全部税收,占同期或该事件的经济收入的比例。
企业综合税负担率=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款总额/企业总产值(毛收入)×100%; 企业直接税负担率=企业实缴所得税和财产税额/企业利润总额×100%; 企业增值负担率=企业实缴的各项税款/企业实现的增值额×100% ; 企业净产值负担率=企业实缴的各项税款/企业的净产值×100%; 个人所得负担率=个人所得实缴税款/个人收入总额×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