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以下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B.假如声源静止,就观察不到多普勒效应 C.当声源朝靠近观察者运动时,声源的频率不变 D.当声波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E.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 【解析】 波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间隔 不一定变化,不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A错;声源静止时,假设观察者向声源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B错;声源朝着观察者运动时,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C、D对;声源相对观察者运动时,二者间隔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变低,也可能变高,E对.
【答案】 CDE
2.声波从声源发出,在空中向外传播的过程中( ) 【导学号:23570071】 A.波速不变 C.振幅在逐渐变小 E.波长在逐渐变大
【解析】 声波在空中向外传播时,不管是否遇到障碍物引起反射,其波速只由空气决v
定.频率(由声源决定)和波长(λ=)均不变,所以A、B对,D、E错;又因为机械波是传递
f能量的方式,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减小,故其振幅也就逐渐变小,C正确.
【答案】 ABC
3.如图12-5-7所示,在原点处做简谐运动的波源产生的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400 m/s.为了接收信号,在x=400 m处放置一接收器A(图中未标出).t=0时,波已经传播到x=40 m,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图12-5-7
A.波源振动的周期为0.05 s
B.x=40 m处的质点在t=0.5 s时位移为零 C.接收器在t=1.0 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假设波源向x轴负方向挪动,那么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20 Hz
B.频率不变 D.波长在逐渐变小
第 1 页
E.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运动方向无关
λ20
【解析】 波源振动的周期:T=v= s=0.05 s,A正确;x=40 m处的质点在t=
400400-40
0.5 s时仍在平衡位置,B正确;接收器接收到此波的时间:t= s=0.9 s,C错误;
400由多普勒效应的知识,可判断D正确,E错误.
【答案】 ABD
4.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γ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假设u增大,那么γ________,v________. 【导学号:23570072】
【解析】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波源的速度无关,因此不管u如何变化,v都不变.声源向着接收器运动,接收器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好波的个数增加,波源的速度越大,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好波的个数越多,因此u增大时,γ增大.
【答案】 增大 不变
5.一列波在第一种均匀介质中的波长为λ1,在第二种均匀介质中的波长为λ2,且λ1=3λ2,那么波在两种介质中的频率之比为________,波速之比为________.
v1λ13
【解析】 同一列波频率不变,v=λf,==.
v2λ21【答案】 1∶1 3∶1
6.当一个探险者进入一个山谷后,为了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吼一声后,经过0.5 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 s后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假设声速为340 m/s,那么这个山谷的宽度约为多少?
【解析】 右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射回来所用时间为t1=0.5 s,左边的声波从发出到反11
射回来所用的时间为t2=2 s.山谷的宽度为s=v(t1+t2)=×340×2.5 m=425 m.
22
【答案】 425 m
7.如图12-5-8所示,由波源S发出的波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中的情形,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设波源频率为20 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A运动到B,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设波速为340 m/s,那么要让观察者完全接收不到波,他每秒要运动多少米?
图12-5-8
【解析】 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完全波的个数就等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假如
第 2 页
观察者不动,那么1 s内,观察者接收的完全波的个数应为20个,然而当观察者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能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正好比不运动时少1个,即他只接收到19个完全波.要想让观察者完全接收不到波,他必须伴随所在的波峰一起运动并远离波源.由x=vt得x=340×1 m=340 m,即观察者每秒要远离波源340 m.
【答案】 19个 340 m
[才能提升]
8.如图12-5-9所示是一波源O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产生球面波的情况,那么( )【导学号:23570073】
图12-5-9
A.该波源正在移向a点 B.该波源正在移向b点 C.在a处观察,波的频率变高 D.在b处观察,波的频率变低 E.在b处观察波的频率变高
【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多普勒效应的模型及原理.波源在某一位置产生一列波面后,该波面以该位置为球心,以波速作为传播速度向外传播,反之,由波面可确定出该波面的产生位置,即波源.波面半径大,表示产生时间早,传播时间长.对照图示,可确定出波源由右向左运动,故A项正确,B错误.由于观察者不动,故波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等于波速,而在a处观察时,相邻波面间距比波源不动时的间距小,因此经过观察者的时间间隔短,频率大;同理在b处的时间间隔长,频率小,应选项E错误,C、D正确.
【答案】 ACD
9.如图12-5-10所示,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那么( )
图12-5-10
A.2与1的波长、频率、波速都相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E.3与2的频率相等
【解析】 波1、2都在介质a中传播,故1、2的频率、波速、波长均相等,A对B
第 3 页
学业分层测评 第12章-5 6 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