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要善于“先射击、后瞄准”
作者:
来源:《群众·下半月版》2017年第06期
用步枪射击需要先瞄准,但发射导弹则是先射击,然后再用定位系统来引导。这正好代表了两种决策方式,一是“先瞄准、后射擊”,即按照设定目标步步推进;二是“先射击、后瞄准”,即在先行先试中实现目标追求。
深水区改革所触动利益存量越来越大,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已经成为改革常态。善于“先射击、后瞄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了。
江苏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为“先射击、后瞄准”作了生动注释。去年初先在8个设区市和20个县(市、区)开展试评价,今年1月扩大到全省。数据显示,“开办企业”各地平均11个工作日,“施工许可”平均61个工作日,“不动产交易登记”平均21个工作日。梳理得分发现,排名居前地区都得益于主动改革,比如镇江率先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找准问题,选出范例,深入分析,充分论证,省委省政府决定把“不见面审批”作为普遍制度安排,即“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并明确了“3550”目标--企业3个工作日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获得工业项目施工许可证,今年8月底前全省落实到位。李克强总理还批示要求,各地“都要这样做”,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有个呼吁正愈加强烈:要把改革试点由“盆景”变为“风景”。所谓“盆景”,是“缩地成寸、小中见大”。变“盆景”为“风景”,就是由试点形成普遍性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这也正是改革试点的意义所在。由若干区县先行先试到全省推广到全国各地“都要这样做”,江苏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办法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盆景”变“风景”。从方法上看,这又直接得益于“先射击、后瞄准”。
有个词语叫“创新孤本”。意思是,改革项目在试点单位或地区比较成功,但其经验和做法只能停留在试点区域内有效,很难走出自我循环圈子。正所谓“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其共同轨迹便是:试点时热热闹闹,叫好声不断,推广时步步困难,抱怨声不断,最后无声无息,不了了之。换句话说就是,有“盆景”无“风景”。问题便出在只有“先射击”,没有“后瞄准”。有些人总觉得试点是重点,“只能成功,不能有误”,于是拼命靠“优惠政策洼地”来保证试点光鲜。还有些人把试点当“面子工程”来办,故意掩盖试点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人为拔高夸大试点效果。试点失真,当然“一推广就失败”。从这个视角看,“先射击、后瞄准”,变“盆景”为“风景”,不仅是在考验试点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也是在考验政绩观。
如今,区域之间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改革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竞争。善于“先射击、后瞄准”就是锻造竞争优势。完善“容错机制”,宽容探索性失误,为改革者撑腰,让实干者实惠,也需要有更多办法,而且要使官员和群众都能深切感觉到。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自觉端正政绩观,用新发展理念来改造主观世界,须臾不忘把先行先试实践与新发展理念逐一对标,在先行先试中使改革沿着“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方向发展,把改革试点变成“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