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二律悖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同学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崇尚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势在必行。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普世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退。在当代,对青年人而言,这些价值的现实指导意义更为显著。诸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弥补因科技发展对人心理和情感联系造成割裂的弊端;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以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填补在物质的极大富足之后所产生的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的扭曲;同时,人们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使自身变得更加坚强,从而可以消弭在现代人身上出现的悲观失望、堕落自杀等现象。下文将分别阐述当代青年人身上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和原因以及相关应对对策。
1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
1.1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科学的信仰,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存在淡漠的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曾以“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为课题立项。课题组有重点地选择了国内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山东大学、广州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和成都医药大学作为调研的主要样本采集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研结果认为,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在相当一部分学生 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理想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问题的回答,文科生的正确率为69.2%,
;.
..
理科生的正确率为39.8%,而理科研究生的正确率仅为20%。②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否有说服力和是否过时了这个问题,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 全过时了”,而有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在问答“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这个问题时,有8.2%的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而有15.6%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性是缺乏正确的认知,当然就无法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信仰了。 1.2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抬头
当代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同时,对功利主义的信仰却在不断的弥散,这体现在大学生学习、交往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上趋于实惠;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更加强调社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价值;在奉献和索取两者中,更加强调索取, 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在理想问题上, 抬高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而淡化社会理想, 缺乏年轻人对国家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政治取向上, 表现出实用性, 他们主要以自我发展为始点来看待政治问题, 不少学生把参加政治学习、向党组织靠拢以及参加各项团队活动当作一种实现个人利益和目的的手段。
2 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功利主义抬头的原因探析 2.1社会全面转型的负面影响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渡过程。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当代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当代中国已经走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时期,与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战争年代,都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理论与正确道路,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最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真理以其严谨的科学性和震撼人心的实践本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从感官上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价值所在。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转型期,我们没有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作为崇高科学的信仰,它发生作用更多的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人们不易从感官上直接感觉到。又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受到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影响,人们难免就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当然,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2.2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较之于计划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学者王成文和宋颖惠认为:“市场经济使人们更加注重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这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既然市场经济社会有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多种生产、交换和流通的手段,多种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也必然是多元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多元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状态,易使年轻的大学生把对理想的人生追求与信念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为现实所接纳的个人实现价值,造成生理想的失重,使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功利性追求中受到严重的削弱。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一旦被一种功利性的物质追求所取代时,理想主义就变成了实用主义。这里
;.
..
虽然论述的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但理想、信念和信仰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信仰是理想、信念的基础,所以这里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信仰问题。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功利 主义抬头的原因之一。
2.3 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背离与情感疏远 改革开放开阔了视野,人们往往会忽视中国具体的发展阶段而盲目的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发现自己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再加上国内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下岗失业等现象的增多,以及国外生活方式的诱惑,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从而动摇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又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漏洞和不健全的地方,致使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些领导干部索贿受贿,钱权交易,执法枉法,弄虚作假,漠视人民群众意愿,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疏远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情感。 3 对策
对策(一)加强当代青年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教育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种正确的理论认识,还是一种价值观、思想观和人生观,对青年人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但是提高其思想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青年人信仰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基本原理是正确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是指导社会发展、人类活的导航仪。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人信仰和社会信仰的统一,也是理性价值和非理性价值的统一,正基于此,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列为青年人信仰教育的主课题。只有在青年人群体中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统一青年人的思想,集中地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使其坚定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民族复兴而献力献策。
(二)青年人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所在
就应以马克思就应以马克思就应以马克思就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主义理论为指导主义理论为指导主义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制度内在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保障。对青年人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紧紧围绕这一体系展开。同时,结合青年人思想和生活的实际,及时不断更新教育的模式,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青年人的价值观。 (三)引导青年人对社会现实形成正确认识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邓小平同志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而目前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是发展主题的重要体现,所以,青年人首先要对全球化浪潮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我国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青年人要持辩证的态度,对经济全球化进行正确的辨别、认识和选择。其次,青年人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资本主义经济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其全面崩溃的时代远未到来。资本主义为克服经济危机和经济运作周期,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将共存共
;.
..
生。青年人不但要看到资本主义在改良中所萌发出的生命力,也要认识到其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其三,现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曲折中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冲击了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但青年人要认识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以挫折为复兴的生长点。只有在遭遇的挫折和问题中进行反思,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走向光明。
(四)拓展青年人受教育的时空维度
造就青年人信仰教育的合力造就青年人信仰教育的合力造就青年人信仰教育的合力造就青年人信仰教育的合力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借助这一社会建设的大背景,要设法拓展青年人接受教育特别是信仰教育的时空维度,比如各级社会单位要从现实实际出发,切实解决青年人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和挫折,为青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青年人在剧烈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的温暖和优越性;教育机构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形成互通机制,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连接起来;各级宣传、传媒和出版机构要为青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并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成效。通过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凝筑成对青年人信仰教育的合力和系统工程。
(五)有效发挥青年人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切实地将对青年人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其内在的价值观。青年人在参加社会交往和工作的过程中,要努力地践履教师、集体和社会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同时,青年人自身也会不断产生评介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他人行为的需要。青年人根据自身的条件,承担相应的社会任务和责任,会有效促进青年人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使其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确立自身合理的定位,找到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切合点。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是青年人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基本途径,在实践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再外化为习惯和具体行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青年人只有在上述各种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最终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