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宽恕的条件:关系性质、伤害类型与动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23卷第2期

·317·宽恕的条件:关系性质、伤害类型与动机

张登浩,王诗如,李森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摘要】目的:考查影响个体宽恕意愿的情境因素。方法: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对175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研究2采用认知函数的方法,对384名被试在不同情境下的宽恕意愿进行考查。结果:研究1发现影响个体宽恕的情境因素包括事后态度、伤害动机、伤害程度、关系性质、伤害类型和伤害次数。研究2结果发现,关系性质、伤害动机和伤害类型对个体宽恕意愿的主效应显著,同时交互作用也非常显著。结论:个体的宽恕意愿受到事后态度、伤害动机、伤害程度、关系性质、伤害类型和伤害次数的影响。【关键词】宽恕;情境性宽恕;伤害类型;认知函数中图分类号:R395.6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5.02.029

ZHANGDeng-hao,WANGShi-ru,LISen

TheContextualFactorsinPredictingForgiveness:Closeness,HarmTypesandIntent

DepartmentofPsychology,RenminUniversity,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redictiveeffectsofcloseness,harmTypesandintentonforgiveness.Methods:Instudy1,15participantswereinterviewedand175participantscompletedopen-endedquestionnaireonforgiveness;thetorsinpredictingforgivenesswerefound,includingattitudesafteroffending,intent,harmseverity,relationshipcloseness,harmtypesandtimesofoffender.AnalysisofVariancefoundsignificantmaineffectsofrelationshipcloseness,harmtypes,attitudesafteroffending,intent,harmseverity,relationshipcloseness,harmtypesandtimesofoffender.

study2wasconductedin483participantsusingthefunctionaltheoryofcognitionframework.Results:Instudy1,sixfac?

andintentwere,aswellastheirinteractiveeffects.Conclusion:Thecontextualfactorsinpredictingforgivenessincluded【Keywords】Forgiveness;Situationalforgiveness;Harmtypes;Thefunctionaltheoryofcognition

部的,对人际间冒犯行为的亲社会的动机性转变”,它包含三个重要的特点:①宽恕是发生在个体内部的变化。当一个人宽恕冒犯者时,发生改变的是宽恕的主体——被冒犯的人,因此,宽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被冒犯者主动做出的选择。②宽恕发生在人际之间。宽恕发生在人际冲突之后,宽恕的一方所宽恕的是人际关系中的另一方。③宽恕是一个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冒犯者降低了报复和回避冒犯者的动机,增强了善待冒犯者的动机。宽恕过程中转变的不仅有动机,还有认知、情感和行为

[1]

McCullough提出,宽恕的本质是“发生在个体内

。关于宽恕的分类很多,其中目前得到普遍认可

的是McCullough的分类,他将宽恕分为个性倾向性(dispositional)宽恕与情境性(situational)宽恕两类。个性倾向性宽恕,即个体在不同情境下都具有相同的宽恕倾向,而情境性宽恕则指在特定冒犯情境下的具体宽恕行为[2]。许多研究结果证明了宽恕研究中个体差异的存在,也就是说存在着倾向性宽恕与情境性宽恕的分离[3]。同时研究表明个体的宽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BA110328)资助

通讯作者:张登浩,zhangdenghao@126.com

恕行为是个体内部人格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

,情境因素在个体是否做出宽恕的决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研究探讨过影响个体宽恕的情境因素。Fehr等人[5]依据McCullough等[1]关于宽恕的定义,提出了影响个体宽恕的三因素理论,包括认知、情感和抑制类因素,其中与认知因素相关的情境变量包括动机(intent)、责任、道歉、伤害的严重性、沉思(rumi?nation),与情感因素相关的情境变量包括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状态共情、状态愤怒等,而与抑制类因素相关的情境变量包括关系亲密度、关系承诺以及关系满意度等。虽然这一模型得到了不少研究的支持,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没有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对宽恕的影响,或者完全把宽恕看作是不存在文化特异性的变量。因此,Ho和Fung提出了宽恕的动态过程模型[6],该模型一方面基于Gross的情绪调节模型[7],另一方面基于大量关于文化因素对宽恕的影响[8]。该模型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个体对伤害的认识和因果归因,同时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导致不同文化下的个体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伤害者、伤害事件,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应对伤害[8]。

10]

国内虽然已有一些关于宽恕的研究[9,,但很少

·318·Chinese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Vol.23No.22015有研究系统性地探讨影响宽恕的情境因素,因此在研究一中我们试图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来系统探讨对于中国人而言,在决定宽恕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同时在研究二中我们采用认知函数的方法[11]来对研究一中所发现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验证。

1

研究1:宽恕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1.1

对象

在北京某大学随机选取访谈对象,兼顾性别、年

级、专业等特点,最终选择1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9名,女生6名,大一3名,大二4名,大三5名,大四3名。专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文史哲、经济法律等)进行了深度访谈。

同时,再随机在该校选取175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其中男生95名,女生8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83名,二年级41名,三年级33名,四年级18名;文科生125名,理科生50名。

表1

宽恕影响因素整理分析的结果

二级一级类属范例出现类属

频次

%事后

1034态度真诚道歉

别人真心的道歉了

212100.0合理解释别人伤害了我但向我做出了合理解释12620.51积极弥补如果他人已在尽力弥补过错我会宽恕他1012.19自责内疚

别人在对我造成伤害后,也会自责内疚,选择420.974.06宽恕

34

3.29

伤害

动机无心之过此人并非有意为之,只是无心之过

396无奈为之别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我的伤害,如他身

18417.7938.3陷威胁

44

4.26恶意中伤主观上恶意伤害我好意别人伤害我是为了避免以后更大的伤害14614.12伤害

程度后果严重只要不是巨大的伤害最后都会宽恕

286222.13违反法律如果他触犯了法律,犯罪了,这是不能宽恕的26227.66伤及他人当这种伤害危及大多数人利益时,我将选择

1625.341.55不宽恕

8

0.77关系

性质家人如果是我的父母对我造成伤害,那么即使伤

383.68害很深,我也会宽恕

161.55亲密朋友如果是关系很亲密的人做了伤害我的事,我

会很受伤

121.16陌生人如果只是一般人,从来都一笑置之伤害

10类型财物如果是伤害了一些财产,丢了几本书,几百块

580.975.60钱,打坏了水杯,都是无所谓的

201.93名誉别人对自己的诋毁。当时会很生气,过一会

也就算了

161.55情感情感上的伤害不容易释怀身体可以痊愈的身体伤害,不会放在心上141.35伤害

次数初犯如果别人伤害了我,第一次我会宽恕他

4480.77累犯如果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自己造成同样

204.251.93的伤害,则不会宽恕

242.321.2研究工具

深度访谈围绕“你经历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伤害事件”展开,引导访谈对象谈论伤害事件的具体情况、伤害发生后的反应、和伤害对象的关系、最终是否宽恕以及宽恕与否的原因等问题。

开放式调查问卷共包括两个题目:①你认为能够宽恕他人的人具有什么特点?②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宽恕别人对你的伤害?1.3

研究程序

对每位访谈对象分别访谈2-3次,每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均在150分钟左右。开放式问卷的调查采用被试在实验室单独完成的形式进行,每位被试花费的时间大约为40分钟。在访谈和调查问卷结束之后被试都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研究个案编码,资料誊录,列出语句清单,群组分析,类属抽取,合并同类项,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多角度分类、专家评判以及修正和重组。1.4

结果

经过比较和分析共得到了影响宽恕意愿的情境因素共20个,可以归结为事后态度、伤害动机、伤害程度、关系性质、伤害类型和伤害次数等6个大的类属。具体结果见表1。

2

研究2:关系性质、伤害类型与动机的作用

2.1

被试

共384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文科生170

名,理科生214名,男生199名,女生185名,大一学生146名,大二学生139名,大三学生47名,大四学生52名。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由36个情境构成,采用4(伤害类型:财物、名誉、身体、情感)×3(关系性质:家人、一般同学、好友)×3(伤害动机:无意、恶意、善意)设计。

被试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在Likert5点量表上作答,5代表“非常可能”,4代表“很可能”,3代表“比较可能”,2代表“不太可能”,1代表“完全不可能”。2.3结果

2.3.1描述统计结果被试在不同情境下宽恕可能性的平均分及标准差见表2。

2.3.2

方差分析的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考察在不同的伤害类型、关系性质和伤害动机情境下个体宽恕性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伤害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3,507)=36.015,P=0.000;关系性质的主效应也显著,F(2,338)=505.935,P=0.000;伤害动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23卷第2期

的主效应也显著,F(2,338)=112.861,P=0.000。事后检验分析表明,在关系性质上,对家人的宽恕意愿最高,其次为好友,再次为一般同学;在伤害类型上,对于身体上受到的伤害宽恕意愿最高,其次为情感,再次为财物和名誉,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伤害动机上,对于善意所造成的伤害宽恕意愿最高,其次为无意,再次为恶意。伤害类型、关系性质和伤害动机三个变量的两两交互作用均显著,F关系性质×伤害动机676)=35.889伤害最难得到宽恕;,P=0.000(4,F,其中一般同学所造成的故意伤害类型×关系性质0.000(6,1014)=42.713,P=

F,其中家人所造成的身体伤害最容易受到宽恕;

伤害类型×伤害动机(6,1014)=3.233,P=0.004,其中善意的身体伤害最容易得到宽恕。

表2不同情境下宽恕可能性的平均分及标准差

家人

无意

恶意3.84±0.88财物3.01±0.963.76±1.03名誉4.25±0.94身体善意

3.85±0.922.91±1.00好友无意

3.75±0.843.94±0.952.82±1.113.94±0.92情感2.30±0.843.49±0.984.49±0.803.09±0.993.89±0.95恶意3.72±0.932.35±1.003.83±1.003.67±0.94善意

3.47±0.793.69±0.882.29±0.952.72±0.88一般同学无意

2.24±0.783.24±1.004.45±0.763.99±0.883.78±0.94恶意3.51±0.94善意

3.39±0.912.25±1.003.55±0.902.16±0.854.36±0.812.62±0.883.52±0.973总讨论

从研究1的结果来看,影响个体宽恕意愿的情

境因素可以归为六大类,即事后态度、伤害动机、伤害程度、关系性质、伤害类型和伤害次数。与Fehr等的三因素理论[5]

相比,事后态度、伤害动机、伤害程度、关系性质都有所涉及,但不同的是三因素理论中事后态度仅指道歉,伤害动机仅限于是否为有意伤害,伤害程度也仅限于是否严重,而关系性质则包括关系的亲密度、满意度以及承诺,所以与研究1的结果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不同之处。同时伤害类型和伤害次数在三因素理论中并未涉及。

从事后态度来看,道歉是受到研究者关注较多的因素之一,很多研究发现真诚的道歉能够直接提高被冒犯者的宽恕水平,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共情来影响宽恕的意愿[12]。同时,自责内疚等情绪是修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个体为了减少内疚感,倾向于采取补偿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三因素理论中所涉及的与情感相关的情境变量只是从受害者角度所体验到的情绪,与研究1所发现的冒犯者的自责内疚不同。合理解释是冒犯者向被冒犯者解

·319·释冒犯的真实原因,而这一原因之所以被看作是合理的主要与冒犯者的动机有关,比如无意所造成的伤害,或者迫不得已所造成的伤害,这样的解释能够引发被冒犯者的共情,从而提高宽恕的意愿[13]。此外,积极弥补也是重要的一种事后态度,一方面事后弥补可以给被冒犯者一定的补偿和安慰,减轻其痛苦和愤怒情绪,提高宽恕水平[5],另一方面,积极的事后弥补也体现了冒犯者对于自己所造成的伤害的道歉和自责,这种积极态度有利于被宽恕。

伤害动机是影响冒犯者能否被宽恕的重要因素

[5]

。在研究1中我们将伤害动机归结为了4类,包括

无心之过、无奈为之、恶意中伤和好意。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无心所造成的伤害,虽然犯了错,但也不惩罚。而出自好意对个体造成的伤害,当个体理解了对方的真实意图之后会比较容易原谅。而无奈为之,是由于冒犯者受他人或情境的胁迫而不得已所为,这样的经历被了解之后,很多被冒犯者也会选择宽恕。另外,恶意的中伤由于是冒犯者故意为之,且目的就是要造成被冒犯者的痛苦,因此比较难以被原谅。

很多研究都发现伤害的严重程度与宽恕呈现显著的负相关[14],有研究者认为两者之间关系太过明确,甚至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分析[15]。在研究1中所发现的伤害程度,除了确认伤害的严重程度是影响宽恕意愿的重要因素之外,还包括了两个很少被以前研究者所关注的因素,即违反法律和伤及他人。如果冒犯者对于被冒犯者的伤害已经触及到了法律,此时很多被冒犯者会选择不宽恕,认为冒犯者应该接受法律的惩罚。这可能是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同时,涉及触犯法律一般而言肯定是比较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被冒犯者的宽恕意愿自然不会很高。至于伤及他人,也就是说冒犯者所造成的伤害不止一个被冒犯者,而是多个受害者,同时也可能因为冒犯者在伤害被冒犯者的同时,波及到了被冒犯者周围的无辜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被冒犯者的宽恕意愿会降低。比如某个人的隐私被他人恶意散布出去,而且因此对其家人甚至是家里的未成年子女造成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个体选择宽恕的意愿要明显地低于仅仅是自己遭受伤害的情况。

关系性质也是影响个体宽恕意愿的重要因素。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所以关系性质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是父母、亲密朋友和陌生人三类,其中亲密朋友既包括了亲密的同性朋友,也涉及亲密的异性朋友甚至恋人。有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

宽恕的条件:关系性质、伤害类型与动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23卷第2期·317·宽恕的条件:关系性质、伤害类型与动机张登浩,王诗如,李森(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摘要】目的:考查影响个体宽恕意愿的情境因素。方法: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对175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研究2采用认知函数的方法,对384名被试在不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l9vh65kbi3xy6q955p40ne2d1fp33014a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