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篇 政治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2、广义的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 3、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4、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是一般与个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哲学以个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个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6、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形成两个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所谓二元论指世界并存着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以法国的笛卡尔为主要代表。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哲学的以上概括定义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
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10、哲学的核心:求真和求知。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1)科学性 2)革命性 3)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3、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14、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集中体现。 15、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的内在要求;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结论。
16、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17、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18、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把它作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9、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2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提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正在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4、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5、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6、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特殊状态。 27、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28、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29、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30、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矛盾。
31、实践定义: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
32、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33、实践的特点: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4、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35、意识定义: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6、意识的四个决定性环节:
1)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3)动物的感觉和心理—4)人类意识的产生。 37、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8、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
2)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的过程; 3)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3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动性提现在: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表现在可以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40、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
41、联系的定义: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43、发展的实质:是指事物的上升、前进的运动或变化的过程。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4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4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47、认识质是基础、是前提;认识量是深化、是精确化。 48、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
49、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0、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未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又有量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