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延津县三产融合发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延津县三产融合发展

作者:段龙宫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7年第6期

摘要:延津县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优质小麦为切入点,全力打造“中国第一麦”,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做优“一产”、做强“二产”、盘活“三产”,走出了一条以优质小麦“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三产融合

河南省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886 平方公里,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00 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50 万亩。近年来,延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发展优质小麦,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到餐桌“全链条”的小麦经济产业链。延津县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四优四化”总体要求,尤其是以发展优质小麦为切入点,全力打造“中国第一麦”,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走出了一条以优质小麦“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之路,优质小麦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被誉为发展小麦经济的“延津模式”。

精准定位,敢为人先做优“一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解决好粮食增产不增价、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延津县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摸着石头过河,顶着压力实践,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优质小麦的生产种植,探索出了传统农区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创造出6 个“全国第一”(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麦,第一家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第一家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第一家实现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第一家实现小麦期货经营),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小麦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试点县。

坚持布局区域化,奠定优质小麦生产格局。延津地处黄河故道,冲积形成的上沙下黏的“蒙金”土壤,适合优质小麦的生长需求,使其能够形成更多的蛋白。近年来,延津县委、县政府坚持“四个导向”,实现了小麦产业的“四个转变”:坚持优质导向,实现了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的转变;坚持特色导向,实现了产粮大县向种子大县的转变;坚持安全导向,实现了传统种植向绿色有机的转变;坚持专用导向,实现了一般面粉加工向中高端制品的转变。通过构建“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利益驱动”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进优质小麦订单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从最初的8000 亩(每亩约为667 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50万亩,并于2016 年成功创建“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品牌示范区”。以延津为主的新乡小麦品牌价值达97.21 亿元,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延津优质小麦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区域名片,被誉为“中国第一麦”。在发展优质小麦的同时,延津县积极调整秋作物种植结构,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2016年,花生种植面积50 万亩,预计2017年种植面积将达60 万亩,县委、县政府积极与山东鲁花集团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做大优质花生优势产业。

坚持生产标准化,确保优质小麦生产品质。坚持把优质小麦的品质放在首位,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益。突出“优质”发展,加强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并升级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在生产管理环节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统一收购”五统一模式,保证了优质小麦的内在品质和商品一致性,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坚持发展产业化,提升优质小麦生产效益。按照“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延津县整合政府项目资金、农业资源优势、优质小麦品牌效应,引导新良公司、金粒公司、克明面业等从事优质小麦种植、购销、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组建新乡小麦产业集团,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新乡小麦产业结构、产品、信息、资金、市场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构建新乡小麦产业发展的强势平台。同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发展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重点,通过“公司+ 协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集群发展,精益求精做强“二产”

优质小麦种植生产经营的成功实践,让延津优质小麦闻名全国。为进一步叫响延津小麦品牌,延津县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小麦经济,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实现了由种植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构建了从田间到车间到餐桌“全链条、全循环”的小麦经济产业链,已经成为延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筑巢引凤。依托延津特有的优质小麦资源和品质优势,顺应全省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大势,延津县把食品加工产业确定为产业集聚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并规划建设了10.67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在扶持壮大金粒公司、新良公司等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础上,先后引进克明面业、笑脸食品、酒鬼酒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现入驻延津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企业58家,食品加工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两条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型发展布局。目前,延津县小麦年加工能力突破100万吨,食品加工企业不仅消化了延津的全部小麦,每年还要“吃进”周边地区的小麦50万吨;年产挂面40 万吨、速冻食品25 万吨,食品加工产业跻身全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2016年6月22日,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莅临延津调研,对延津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

固巢养凤。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壮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延津县探索实施了“吸铁石”、活力、招商引智、服务运行、基础设施配套等五大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优良环境。一是创新科研机制,成立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密切校企合作,持续放大“中国第一麦”品牌效应。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建立了河南省面粉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搭建食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实现企业共享,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创新金融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在主板、新三板挂牌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落实“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等制度,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打通经脉,优化资源盘活“三产”

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商贸服务旅游等三产的串联贯通,只有把三产服务业盘活,才能打通一二三产融合的经脉,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四优四化”的现代农业形成产业体系。

改革创新,升级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以邮政、供销为代表的传统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对其原有流通体系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网点布局、嫁接互联网技术、创新营销模式,重新焕发生机,继续成为延津县商贸领域的骨干力量。

外引内扶,做大做强电商平台。今年以来,京东、云书网、大旗电商、保税国际、乐村淘、滴滴云商、一公里电商、我连网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纷至沓来、相继在延津县落户。延津县政府近期将与中国网库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建设中国面条产业最大的电子商务基地,实现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10亿元以上。

完善功能,加快现代物流业建设。打造了以邮政、德邦、顺丰、申通、圆通等国内外知名骨干流通企业为基础的物流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全面建设城乡一体的农产品流通销售市场,形成统一农产品生鲜、冷链及加工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形成集仓储、运销、装卸、信息联网等一条龙的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按照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农业厅小麦供给侧改革会议精神,尤其是对优质小麦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延津县委、县政府迅速落实,精准发力。延津县紧紧围绕“绿色、高产、高效”的目标,以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促进“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为重点,落实订单种植和优质优价,努力实现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解决小麦生产供需矛盾、产销脱节、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新方法,寻求新模式。在下步工作中,延津县将根据中央和河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总体要求,按照“四优四化”安排部署,稳定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持续巩固小麦产业基础,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力推进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销衔接,着力开发健康、有机产品和食品,积极创建省食品安全县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保障从种子到餐桌的绿色安全,实现多业态三产融合发展,力争为全省农业供给侧改革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河南省延津县人民政府)

1l57x0809a570pk9t8239nplx1m5bx00ah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