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于《荣誉与责任》文化身份认同的探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荣誉与责任》文化身份认同的探讨

作者:纪莹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24期

纪 莹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 要: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目前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在美国,文化身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族裔十分关注的、和自身命运休戚相关的问题。《荣誉与责任》以父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现华裔美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关键词:荣誉与责任;父子关系;文化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24.053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校立科研立项重点项目结题成果(项目编号:Hgxky07)

收稿日期:2015-11-05

1 解读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保罗·吉尔罗伊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着重身份的世界里。身份的重要性在于它从理论上说是一个观念,而且还在于它是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竞争事实”。身份认同也就是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身份认同主要是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这也是现在社会个体被他人和社会接受的前提条件。从广义上讲,文化身份认同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的集体身份选择。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是一种痛苦与快乐、焦虑与憧憬并存的体验。特别是少数族裔在异国背景下的文化身份认同,当个人原有的文化背景和所在国家的主流文化相去甚远时,个人的文化身份认同事实上就成为了一个如何抉择的问题。少数族裔在异国环境下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关系到他们在异国的发展和幸福感问题。笔者以华裔美国作家李健孙的小说《荣誉与责任》为例,来说明华裔美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随着美国的迅速发展和一直绝对领先的世界地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移民纷纷来到美国,从而形成了如今多元化的美国文化。可是,欧洲的白人文化一直在美国社会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才使得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化进入主流社会视线。在这种情形下,文化身份认同显得十分复杂。美国主流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荣誉与责任》中的父子俩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赴美的老一代华裔和新一代华裔,面对美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他们俩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抉择。丁凯父子的自我身份认同问题非常鲜明地反映了华裔美国人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2 《荣誉与责任》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2.1 父辈的文化身份认同

丁国凡的美国文化身份认同过程很曲折。他满怀信心,但事业无成,新组建的家庭并未获得他理想的成功,他的人生可谓相当失败,儿女们纷纷离家出走、亲子关系十分淡漠。所以,丁国凡是在异国背景下,寻求异国文化身份认同的代表。他没有能真正融入美国上流社会,他的彻底的美国文化身份认同使得他处处碰壁。他觉得自己在中国出身高贵、受人尊重,在美国却过得没有尊严,毫无用武之地,认为是自己以前的文化背景深深影响了他,于是把上西点军校的愿望强加给儿子丁凯,复杂的心态使得他长期生活在对过去的悔恨和追忆中无法自拔。可见,他的努力并没有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而是封闭了自我,长期沉浸在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悔恨中。他没有获得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他的文化身份认同是失败的。

2.1 整合中西文化,发挥各自文化的特长

丁凯的情形和他父亲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出生于美国,成长于美国,从小就是一位标准的、拥有真正美国国籍的华裔美国人。可是,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生活在美国的不同种族都会面临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和自己的祖先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和个人的文化身份认同紧密相关。由于母亲的早逝,孩提时代他从母亲那里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早被遗忘了。由于父亲默许继母实行白人文化专制统治,继母不允许他接触和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切东西,不许他接触生母留下的遗物,还动不动就挖苦讽刺他。这些都使得丁凯不得不被动接受白人文化的价值观。同时,生母生前好友辛伯伯,也一直不断地教丁凯中华传统儒家文化和文化古籍,例如“克己复礼”,“纲常五伦”等,教他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现实中的种种疑难。这几方面的影响都使得丁凯长期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到十分迷茫。一方面,他吸收了绝大部分美国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也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丁凯考入西点军校一方面是迫于父亲强加的“孝”;另一方面,丁凯也想借此证明自己的美国人的文化身份,来扬眉吐气,获得美国社会的认可。这些都迫使他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在辛伯伯的辛勤教导下,丁凯慢慢地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发现了西点军校严酷的管理要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荣誉和责任。在和离别多年的姐妹们重新相聚时,在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爱护和期望时,在辛伯伯的耐心指引下,他和父亲能够真诚沟通、各抒己见,丁凯在这个时候才完成了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丁凯发现完全抛弃原有文化身份,遗忘生活中所有的中国礼节,最后只会遭遇彻底的失败。丁凯还要继续生活,他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身份,以美国人更加开阔的视角来开创自己的未来。他决定扔掉“孝”的包袱,在辛伯伯的调解下,在认真读完生母的信后,母亲尤其强调“辛伯伯会代替我来教育你,和你父亲的教育中和一下。这之后,丁凯和父亲面对面真诚地沟通,他批评父亲的种种专制和不负责任,不太尊重子女,同时决定整合中西两种文化,即“尽儒家之道和西方荣誉给父亲和姐姐争光”。父亲也深表歉疚,鼓励儿子一切向前看,觉得自己剥夺了儿子的思想,代替儿子决定自己的梦想。他对儿子说:“我把一股脑的麻烦给了你。对不起,我向你道歉”。可见,父亲认识到了自己对儿子犯下的过错,十分内疚。

丁凯没有盲目按照父亲的要求,而是自己在实践和拼搏中进行人生定位。只有实现自我文化身份认同,他才可以真正开始自己的人生,才会找寻到自己的幸福。和他的父亲丁国凡相比,他是主动地进行文化身份认同。今后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他都依然能够依据自己的文化身份定位来打拼自己的未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丁凯认为,要整合中西文化,发挥出各自文化的特长,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更好地适应美国社会。这也很好的说明了华裔要想实现在美国的发展,必须进行正确﹑全面的文化身份认同。

3 结语

纵观丁凯父子的人生阅历,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对个体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不同定位。丁国凡是自动放弃原有文化身份,丁凯则是在成长历程中更加深入客观地探

求自己的文化身份。丁凯其实代表了新一代华裔们在成长中必须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丁凯重新找到了被父亲抛弃了的原先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属性,在认同两种文化身份的前提上,也获得了一种人生心态的平衡,能够从失败中崛起,寻找自己新的人生航向。《荣誉与责任》让大家看到在异国背景下华裔美国人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是至关重要而又复杂的。个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堪称“精神家园”,丁凯父子的异国奋斗历程也是历经坎坷,纵然艰难曲折,他们从未放弃。因此,生活在美国背景下的华裔,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铭记自己的文化身份渊源,才能正确认识自我,获得社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Paul Gilroy,“Diaspora and the Detours of Identity”, in Kathryn Woodward,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London, Sage/Open University,1997

2 李健孙. 王光林,译.荣誉与责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 秦俊嫄.异国背景下的身份认同问题——李健孙《荣誉和责任》中的父子冲突[J].世界文学评论, 2006(1)

(责任编辑 要 毅)

基于《荣誉与责任》文化身份认同的探讨

基于《荣誉与责任》文化身份认同的探讨作者:纪莹来源:《科技创业月刊》2015年第24期纪莹(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摘要: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目前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在美国,文化身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l2ya3ji4d6c4rp7oypx5gf8x599m300su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