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朱晓兵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男女比例为(3~5):1。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肝癌早期缺乏典型表现,一旦出现症状多为进展期肝癌。从症状出现获得诊断后,若不治疗,常于半年内死亡。 1 护理评估 1.1 身心状况
(1)肝区疼痛 约为半数以上病人的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位于肝右叶顶部的癌肿累及横膈,则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当肝癌结节发生坏死、破裂、出血时,则表现为突然引起右上腹剧痛和压痛,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早期常不易引起注意,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可有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1.2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AFP)测定: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专一性。临床上约30%的肝癌病人 AFP为阴性。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 U/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2)血清酶学及其他肿瘤标记物检查:肝癌病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等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结合AFP分析,有助提高肝癌的诊断率。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B超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有无癌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甚至可检出直径小于2cm微小病灶。是目前有较好诊断价值的非介入性检查方法,并可作为高发人群中的普查工具。运用多普勒检查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率。 2)CT检查:对肝癌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应用CT血管造影(CTA)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三维CT成像更能提高分辨率和定位的精确性。 2 护理措施
2.1 疼痛护理 在肝癌病人中约有80%以上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是造成病人焦虑和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持续性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引起严重的心理变化,甚至丧失生存的勇气。护理时应注意转换病人注意力,给予舒适的体位,安排舒适的环境,帮助病人从癌痛中解脱出来。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或采用镇痛泵镇痛。
2.2 心理护理 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护理人员应热情、耐心、服务周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随时了解病人对治疗、护理的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②对疾病早期不认可自己患有肝癌、不接受诊治的病人,应积极引导,说明早期诊治疾病的重要性,充分理解癌症对病人造成的严重的心灵创伤,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和鼓励,给予家属以心理支持和具体指导,使其协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接受和配合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③采用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前应向其说明该法是一种创
伤较小的新技术,扼要介绍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或请成功者现身说法,消除恐惧紧张心理;④对接受化疗和放疗所致头发脱落者,应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顾虑。 2.3 饮食护理 肝癌病人应摄取足够的营养,宜采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若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现象,可在口腔护理或使用止吐剂后,采用少量多餐饮食。尽可能布置一舒适、安静的环境,以促进食欲。对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量少者,可考虑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法(TPN)。 2.4 术前护理 观察黄疸程度、出血倾向。了解肝功能情况,肌注维生素K3,以防止术中渗血。遵医嘱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和保肝药物。清洁肠道,以减少血氨来源,避免诱发肝昏迷。 2.5 肝切除术后护理
(1)腹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如引流液的量逐日减少,且无出血及胆汁,引流管一般可在术后3~5d内拔除。如为开胸手术,在排除胸腔积液和肺不张后,可在术后2~3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如血性液逐日增加,疑有内出血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做相应处理。
(2)胆汁瘘的观察与护理 胆汁瘘是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护理应注意:①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术后早期可有少量胆汁自肝断面渗出,随着创面的愈合逐渐减少;②保持引流管通畅,使漏出胆汁充分引流到体外;③观察有无剧烈腹痛、发热等腹膜炎表现。 (3)肝功能衰竭的护理 肝功能衰竭是术后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状况,如有无嗑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驱症状。严密观察其血氨的变化。一旦发现血氨高,应及时通报医生。主要处理措施有防止便秘,清洁肠道,吸氧,补充血容量,应用保肝药物及按医嘱配合药物治疗。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的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6(3):10.? [2] 陈小玲.晚期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护理[J].海南医学,2004,15(3):90-91.